“若能按照刘大人的提议,进行机构变革,权力分散,相互制衡。”
“不仅能有效避免此类乱象再次发生,还能提高政务效率,实乃一举两得。”
宋濂的表态让朝堂上的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一边倒的反对声浪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他,有的满是惊讶,有的则若有所思。
紧接着,李善长也出列,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心中所想并非单纯的权力分化,而是看到了其中隐藏的机遇——更多的官位空缺,代表着淮西子弟便有更多机会进入官场。
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道,“陛下,臣赞同刘伯温大人的提议。”
“如今我大明正值蓬勃发展之际,旧有的政务体系确实需要革新。”
“通过这次变革,不仅能完善政务管理,还能为我大明选拔更多有识之士,充实朝堂,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若有所思地看看众人。
目光随即转向朱标,“标儿,你主掌中书省也有一段时日,政务上的事情你也经手不少,你认为刘伯温的提议如何?”
朱标微微欠身,回应道,“回禀父皇,儿臣对刘伯温大人的提议深以为然。”
“如今我大明户部所涉事务繁杂异常,权力过度集中其中,已然滋生出诸多弊病。”
“若能依刘伯温大人所言,将赋税征收、宝钞局以及银行事务职责从户部分离出去,实乃明智之举。”
“如此,各个部门便能各司其职,权责界限清晰明确,这不仅有利于大幅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更便于朝廷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监管。”
“长此以往,既能从根源上避免因权力过度集中而引发的腐败等不良现象,又能让各项政务得到更为专业、精细的处理,于我大明的长治久安大有裨益。”
朱元璋微微点头以示认可,继而目光再次扫视着众大臣,“诸位爱卿,对于此事,若是还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尽管直言,无需有所顾虑。”
一时间,朝堂上一片寂静,唯有轻微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为这压抑的氛围添了几分紧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官员们看似神色平静,内心却各怀鬼胎。
他们所思所想,大多与李善长不谋而合。
在他们眼中,此次虽只是户部被分化权力,可谁又能断言,日后其他部门就不会重蹈覆辙?
但转念之间,如今正值科举改革的关键三年内,各方势力都在摩拳擦掌,这无疑是安插自己人的绝佳时机。
只要能巧妙运作,将亲信或同党举荐入朝,即便所在部门的权力被分化,自身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说不定反而会更上一层楼。
吏部尚书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在暗自思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门下那些得意门生的身影。
若是能趁着这次变革,将他们安排到新设立的衙门任职,那日后吏部在官员任免一事上的话语权,岂不是更重了?
他微微抬眼,目光看似不经意地在周围人的神色间游移,实则心中默默盘算着举荐名单。
礼部侍郎同样心思活络,在心底暗自揣摩。
一旦各部门权力重新划分,礼部在礼仪规制、外交事务等方面的作用或许会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