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他就会腾出手来对付大明朝。
“想得美!朕不会让你得逞的!” 朱锐大声说道,他的声音在乾清宫回荡。
胡濙再次来到会同馆,见到了焦急等待的苏赫巴鲁。
他面无表情地把皇帝朱锐的最终条件跟瓦剌使者苏赫巴鲁通报。
小主,
苏赫巴鲁听后震惊不已,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怎么可能?只有两个边镇互市?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条件!” 他大声说道。
胡濙看着苏赫巴鲁的反应,心中没有丝毫波澜。
他只是淡淡地说道:“这就是我大明皇帝的决定,你可以回去禀报你们的可汗。”
说完,便转身离去,把苏赫巴鲁晾在了会同馆。
苏赫巴鲁在会同馆内如坐针毡,他不停地踱步,心中充满了焦虑。
也先可汗交给他的任务他必须完成,否则回去无法交代。
他想起了丞相阿剌知院临行前对他的叮嘱:此番与大明议和,重中之重便是停战,其次则为互市。现今,大明虽未同意那五个重镇的互市,不过好歹开通了西部的两个边镇。虽说结果不尽人意,但首个目标已然达成,第二个目标也算是勉强实现了。
经过两天的痛苦挣扎和深思熟虑,苏赫巴鲁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主动找到胡濙,再次商谈议和事宜。
会客厅内,气氛紧张而凝重。
苏赫巴鲁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胡大人,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接受大明的条件。但是,我希望大明能够在其他方面给予我们一些补偿。”
胡濙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补偿?这需要我向皇帝陛下请示。但我可以告诉你,大明不会轻易做出让步。”
双方你来我往,如战场上的唇枪舌剑,一番讨价还价之后。
最终,那承载着和平希望的议和条款尘埃落定,两国的和平盟约至此达成。
两日后的早朝,阳光洒落在宏伟壮丽的奉天殿,为这座庄严的宫殿增添了一抹神圣的光辉。
皇帝朱锐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此时,瓦剌人的使者苏赫巴鲁被引入殿中。
苏赫巴鲁身着瓦剌特色服饰,步伐沉稳地走进奉天殿,他的眼神中既带着对大明皇帝的敬畏,又有着对此次使命的庄重。
朱锐微微颔首,与苏赫巴鲁一番寒暄,话语间尽显大国君主的风范与气度。
寒暄过后,朱锐命人再大殿之上宣读了那份附着详尽议和条款、象征着和平与承诺的盟约。
之后朱锐命人郑重地地在盟约之上加盖皇帝玉玺。
苏赫巴鲁恭敬地接过这份承载着和平希望的盟约,以及大明皇帝朱锐写给也先的亲笔回信。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深知这份盟约的分量。
随后,苏赫巴鲁向朱锐行礼,踏上了漫漫返程之路。
随同他一起回去的,还有明朝派出的使者太常寺少卿黄养正。
黄养正肩负着重大使命,他将见证瓦剌大汗也先加盖印玺之后的盟约带回大明北京城,为两国的和平盟约画上圆满的句号。
临走的那一天,胡濙亲自来送他们。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胡濙楠楠地说道:“我大明朝的子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真正的和平啊!”
次日,大明朝与蒙古瓦剌签订和平盟约的喜讯被《大明日报》刊发出来,消息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
街头巷尾,老百姓们闻此消息,皆欢喜鼓舞。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美好的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心中满是对未来好日子的热切期盼。
在他们单纯而质朴的心中,和平的到来就如同久旱逢甘霖,滋润着他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
然而,朱锐却面色凝重,目光深邃而悠远。
他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虽然此刻和平盟约已签订,但前路依旧漫长而充满变数。
距离两国实现真正的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无数的挑战与暗流在等待着他去应对和化解。
他暗暗发誓,定会倾尽全力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为百姓谋得真正长久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