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悠儿的家事(二)

东洲往事 文火煮茶 2575 字 16天前

郑安雅抱着哭得一抽一抽的郑悠儿,不住地叹气。平心而论,像林长晔这样身居高位又风度翩翩的男人本来就十分抢手,要是换了别人,府里恐怕早就有一堆妻妾了,哪怕他不要,也会有势利之徒抢着把自家女儿塞给他。待到妻子白发苍苍、皱纹满脸,即便他不介意,又有几个女人受得了旁人的指指点点?因此,林长晔的做法虽然不合常理,却也很难找出更好的处理方式了。

郑悠儿走后,郑安雅的内心烦躁得很,便一个人漫无目的地闲逛,逛累了就在园中找了一处凉亭歇脚。她刚坐下不久,便听到一个悦耳的女声唤道:“陛下。”

郑安雅转头看向声音的方向,却被一排茂密的灌木挡住了视线。她正想问是谁在那里,却意外地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何事?”

是林长卿。

那个女声又道:“前日奴婢做的印笼,陛下用着可还顺手?”她知道林长卿平日里不爱佩戴玉器和香囊,只有一个私印带在身上,装印章的印笼也多半是少府造的。此女居然能为他做印笼,可见不是普通人。

又听林长卿道:“挺好,你费心了。”声音淡淡的,听不出情绪。

那女声欣喜道:“陛下喜欢就好。”

听两人的声音是往自己这边来了,郑安雅忍不住唤道:“长卿!”

林长卿顺着小径绕转过来看到了她,问道:“安雅,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郑安雅道:“我无聊,出来走走。”说着便往他身后瞟,只见一个宫女打扮的人伫立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更远处是四五个宦官和侍卫,手里抱着一些东西。

林长卿环顾四周,道:“风景不错,一起喝杯茶?”

郑安雅道:“哪里有茶?”却见那几个宦官趋步过来,打开手中的箱子,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拿出来:一个袖珍云纹铜炉、一把铁壶、一个银滤网、两个八棱秘色瓷壶、两个同款的杯子,还有一盒茶叶、四盘点心。

郑安雅见宦官们将炉中加入银骨炭,又放上铁壶烧水,笑道:“你还真讲究,出门在外还要煮茶。”

林长卿笑道:“这是我国近年来盛行的,临淄的百姓出门皆是如此,不算奢侈。”

郑安雅撅了噘嘴,道:“你是在说我土喽?”

“嗨,我不是这意思。你已经是西域有史以来最有作为的君王了,会不会享受这些小玩意儿无伤大雅。”林长卿道。

“是吗?‘最有作为的君王’,你真这么认为?”尽管她一直暗地里自诩为千年一遇的英主,但同样的话从林长卿的口中说出来却又是另一番感受。

“开疆拓土,我远不如你。”林长卿道。

郑安雅笑道:“那是你不想,不是不能。”

“我曾以为可以用真心换取和平,如今看来,当初还是太天真了。”林长卿叹道。

“我早看出来了,以真心换真心,与人相交或许可以,邦国之交肯定不行。”郑安雅道:“君王、朝臣、军队、百姓各有各的想法。更何况,他们的寿命那么短,你一时施恩于他们,过几十年就忘干净了。”

说话间,水开了,那位宫女上前来,纤纤玉手十指翻飞,不一会儿就滤好了两杯茶给他们。郑安雅多看了她一眼,登时心下一惊:那女子只是普通宫女装扮,不敷脂粉、不戴钗环,竟难掩倾国倾城之色。

“安雅,小心烫。”多亏林长卿提醒,郑安雅才赫然发现自己差点把刚出炉的滚烫茶水喝下去。她讪讪地笑了笑,放下杯子,一时不知该如何搭话。她本想问林长卿关于林长晔的事,但不知怎么的,看到这个宫女之后,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郑安雅不出声,林长卿也不开口,两人就这么对坐着,气氛有些微妙。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郑安雅实在坐得难受,胡乱找了个借口告辞了。离开时,她听到林长卿说:“莞尔,不必煮茶了,我一会儿就走。”

原来她叫莞尔,她心想:“名字倒是不错。”

又过了五日,郑安雅向柏康之一家辞行。柏崇峦的妻儿见丈夫才回来几天又要离开,万分不舍。郑安雅道:“这么舍不得,要不随朕一起去高昌国?这样你们一家人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柏康之一把将孙子护在身后,说:“多谢西帝陛下好意。稚子顽皮,恐惹陛下生厌,还是不去的好。”

郑安雅笑道:“哦,小世子不去啊。那太子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