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战(一)

东洲往事 文火煮茶 2061 字 16天前

他仰起脸,高声对额林道:“朕与西帝因国事繁杂迟迟未能成婚,以致天下人对我们的婚事有诸多猜测。朕今日就当着众人的面明明白白地告知你:朕与西帝是真心相爱,我们会在此战结束后择日大婚。”

听闻林长卿亲口说他将履行婚约,郑安雅强按住内心的狂喜,对额林道:“我们之所以拖了那么久,是因为我们都是神族,几十年哪怕几百年,对于我们而言也不过片刻之功。我们寿与天齐,所以一切都可以慢慢来不用急。这不是你们这种短命的人能理解的!”

额林面部一僵,旋即又微笑道:“西帝陛下,您和您的将士们可以稍作歇息,待我们分出胜负您再做决定。您通今博古,一定知道自古联军多败绩吧?”言下之意是让高昌国不要出战,任由玉轮国和渤海国打一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郑安雅对他的话嗤之以鼻:“就凭你这笨拙的嘴皮子也想挑拨离间?你听好了:朕从来没有考虑过与人族成婚,是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族!哪怕没有东帝,朕也绝不会选择你。你趁早死了这条心!”

不等额林回话,她对左右道:“回去,准备进攻。”

决战终于来了。一轮弓弩互射之后,林长晔亲率渤海国的八千精骑成三路楔形队伍冲向敌军。玉轮国也是针尖对麦芒,排出了同样的阵法,往联军的纵深猛插。起初两边打得有来有回,但玉轮国的骑兵数倍于林长晔,几个回合下来,联军渐渐落了下风,左右两路的人马被杀得所剩无几。林长晔瞅准时机,指挥部队赶紧往回撤。阿尔斯兰见林长晔不敌,便亲率所有骑兵往上压,意图一战将联军击溃。但当他们越过联军前沿阵地时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刚才逃窜的渤海国骑兵忽然不见了,拦住他们去路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高昌国步兵。原本在旷野上,骑兵对步兵有着绝对的优势,尤其是大队骑兵一起冲锋时,那排山倒海般的气势足以让普通步兵吓破了胆。一旦这些步兵掉头逃跑,一没了反抗能力,二又没有速度优势,只能成为骑兵们收割的对象。可这些步兵却不同,他们眼神坚毅,手中拿着一种外人从未见过的武器,没等玉轮国骑兵反应过来,耳边已经想起了一阵阵巨大的爆鸣声。不一会儿,上千匹战马被打翻在地,还有更多的马受了惊吓乱跑起来,不但掀翻了他们背上的士兵,还在他们身上乱踩一气。

“是火器!是高昌军的火器营!”额林大叫道,他在高处看得清楚。

“陛下莫慌,”阿尔斯兰道:“您仔细看,他们的火器数量很有限,而且再次发射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在他们两次发射的间隙一鼓作气冲过去,一定可以的!”说完这些话,他策马上前,亲自杀入战场。

阿尔斯兰说的没错,这些火器正是当年黑夫遗留的图纸中的火枪,经过少府多年的改进,已经从两人抬的长枪缩短为一人可手持的枪,发射所需时间也由原先的十弹指减少为五弹指左右,可惜由于制造火枪的钢材十分珍贵,火枪本身使用的寿命也不长,因此本次大战只准备了千余支火枪,对上玉轮国的数万骑兵,杀伤力实在有限。

玉轮军在阿尔斯兰的鼓舞下继续前进,只见火枪兵们有序退去,又换上来一批手执长刀、槊、戈等长兵器的步兵。待骑兵靠近,他们便掷出或刺出手中的兵器,不砍人,专砍马,更有甚者还持有一种奇怪的钩状长兵器,专门对付马腿。两军又混战在一起,高昌军且战且进,慢慢将玉轮军包围起来。

“行啊大囡,没想到你这么厉害!”郑安雅惊喜道:“我原以为你只擅长谋划一两万人的小规模战役,没想到四十余万人的阵竟也编排得如此完美!”

“陛下过奖了。”曾大囡脸红道。

原来,这一切都在军师曾大囡的算计之中。她认为,玉轮国兵力虽少,骑兵数量却与联军大致相当,且与联军的战车相比,他们的骑兵突袭能力极强,主将阿尔斯兰最常用的战法就是用大量的骑兵高速冲锋,冲散敌军的阵型,让对方自乱阵脚直至完全崩溃。因此,必须让联军次第分布、层层抵抗。她给出的阵型是:以八千骑兵为前军;中军以步兵为主,分为左中右三部,每部八至十万人,火器营也在其内;后军也分左右两部,各六万人。前军骑兵作为诱饵,必须与敌军骑兵大战一番之后,才能掉头兵分左右两路迅速从中军的两处间隙中退去。前军退下之后,中军迅速合拢,将敌军挡住,再由火器营出手,打翻最前排的战马,进一步削弱敌军的进攻速度。此时敌军与我军已经零距离,即便他们再擅长骑射,没有拉开距离,骑兵无法发起有威慑力的冲锋,弓箭也毫无优势,只能与我军肉搏。而此时我军的优势方才显露出来,在白刃战中有“一寸长一寸强”的说法,越长的兵器越有优势,我军惯用长刀、槊、戈等长兵器,敌军则多用较短的弯刀。中军步兵可以分三面包抄敌军,并用兵器的优势先杀马再刺人。而退却的前军则和后军再组成一道防线,防止敌军敌军步兵与骑兵汇合。

“看样子额林要发兵救他的阿尔斯兰了,我们也该上了。”郑安雅对曾大囡和她身后的两名女兵道,“你们两个,务必护送军师到安全的地方。”说罢,与林长卿一起率领战车队伍加入战场。

“将士们,此战是我们的保家卫国之战,为确保杀敌效率,此战只砍人头,不抓俘虏,违令者军法从事,尔等可听清了?”郑安雅在正式开打之前又强调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