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哼哼着,不过易家宝笑着开心上前摆弄相机,倒没影响心情。
他们要拍一张一家三口在大门口的照片,这都要入镜,可不得找别人帮忙拍摄,但这年头相机可是个稀罕物,会操作的还真没几个。
还是易家宝眼尖,逮到那些穿着时髦的学生,才问两个就找对了人。
“拍照?这我会,帮拍照是吧,没问题”
咔的一声,相机定格画面,易家三口手扶着满载包裹的自行车,背后“对外贸易学院”大字的背景清晰可见,也许几十年后,又是回忆满满。
报名签到、领粮本钥匙…
易中海夫妻俩一路跟着儿子到寝室,倒是也发现比起其他学生茫然的这问那问,他们儿子先干什么要干什么就很有一套。
“之前问过刘光天,流程都差不多”
易家宝借口解释,不过不妨老易同志骄傲,他家儿子优秀,就是比旁人强。
学校偏郊区,占地不小,当然这郊区是指目前的郊区,几十年后,这也是绝对的市中心。不过这年代对环境追求还没那么强烈,占地面积虽大,也显几分光秃秃。
当然这叫活动空间宽广。
学生寝室是新建的一排排两三层小平房,对这年代多是住老屋胡同的,也算稀罕体验,这不寝室楼道不是学生新奇的进进出出打量着。
2楼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