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馆破天荒地引入了“会员终身制”,只要你一次性投入9888元办卡,即可终身在会所及其连锁店健身。
当然目前还没有开始做连锁,只是个噱头。
另外,持卡消费其它项目比如餐饮和按摩,均可享受八五折服务,商场购物享受九折。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生意不是亏大发了吗?
实则不然。
在50年代的山?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些连锁健身房实行终身会员制度,而且价格适中,只要一次付清应付款项,便可以随时来健身房训练,终身有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起来这是笔不错的交易!
确实不错,但那是对健身房老板而言,因为,健身房的退会率都高得出奇。
在众多花钱入会的人中,有99%都在数月之后退出了,他们再也不愿意回来了,为什么?很多人只是一时兴起做了决定。
殊不知,要想达到那些宣传画册里肌肉分明线条匀称的效果,你得花上更多的时间、服饰、营养品,请私教,这些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或有时间去承受的。
国内的健身行业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行业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和变化。
第一、20世纪80年代萌芽阶段:这个时期,随着山姆国奥斯卡影后简·方达(家喻户晓的“健美皇后”、是世界健身操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健美操的引入,健身开始在城镇居民中慢慢普及。
这一时期的健身项目主要是器械训练和健美操,健身房的规模较小,所需的投资也较小,多以独立运营为主,尚未出现连锁健身俱乐部。
第二、20世纪90年代起步阶段: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意识开始增强,号称“华夏健美第一人”的马华(七零年代生的都知道)健身操在我国迅速流行。
1995年,我国政府推出《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国民健身运动发展。
这一时期,健身俱乐部的运营面积开始扩大,出现了1,000平米以上的综合性健身房,并开始引入国外健身房模式。令人唏嘘的是,国人初代女神马华在41岁的黄金年龄却因患白血病离世。
第三、2000-2010年快速成长阶段:我国经历过首都申奥成功、非典等事件后,人们的健康意识显着增强,体育健身需求快速在一二线城市为主的市场普及,带动行业快速增长。
这一时期,一兆韦德、英派斯、青鸟等连锁俱乐部纷纷成立,国际品牌如倍力、加州健身、健乐菲力斯等也开始逐步进入华夏市场。
第四、2010-2014年短期调整阶段:由于经济增速逐步下行,消费者对健身消费更为理性,加之马拉松等其他赛事的火爆,行业增速有所放缓。
供给端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增长遇到瓶颈,重规模不重服务的弊端显现,导致部分俱乐部盈利能力下滑。
第五、2015年至今二次成长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线上+线下”健身模式的开拓和消费升级的背景,健身需求在城市新中产中重新被点燃。
同时,随着个人工作室的涌现和移动互联网风潮的推动,在线健身市场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崛起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