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琼仿佛铁了心思,非劝不可。

然而,面对规劝,刘善就是不为所动。

在他看来,能做到康王这样的高位,也许会有偏袒,但该守的底线还是要守的。

因此刘善铁了心要调查曲大成。

何琼见状,无奈摇头:“你真是固执。罢了,此事非同小可,需谨慎行事,你暂且按兵不动,待我禀明尹知府,看看他如何定夺。”

刘善点头,心中却难以平息。

他再次感受到了权利和地位所带来的不公平,但越不公平,就越需要去抗争,去争取,否则正义绝不可能凭空出现。

与此同时,长宁郡主放下了手中的故事话本。

她每个月都会收到刘善新写的话本,但每次都用不了两天,便能读完。

这次也不例外,她合上书页,心中却泛起层层涟漪,琢磨着要不要把上交故事话本的期限,再缩短一半。

不过,她也知道,这故事话本都是刘善的心血之作,每本都是他亲自编写的,倾注了刘善大量的心血和情感。

她轻叹一声,决定还是按原计划行事,不愿再给刘善增添压力。

除了故事话本,刘善还很擅长诗词。

于是,长宁郡主再次组织了一场诗会。

尽管没有上次热闹,但文人雅士依旧云集,纷纷以诗会友,吟咏风月。

诗会上,长宁郡主把林南嘉和李婉清请到近前,低声问道:“你们觉得这次诗会上的诗词,品质如何?”

林南嘉口直心快,低声答道:“郡主,诗词数量倒是不少,但总觉得少了些才情,略显平淡。”

长宁郡主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又看向李婉清,轻声问道:“婉清,你觉得如何?”

李婉清沉吟片刻,含蓄地说道:“诸位才子虽各具风采,然诗意稍欠灵动,未能触动心弦。”

长宁郡主眉宇微蹙,轻叹道:“所言极是。刘善若在,定能添色不少。只可惜他忙于公务,难以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