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不也看到了,还是拳头大的道理啊。”
“而且看了这么久了,都是周边小国打仗,这种大体量的国家光威慑力都吓退不少地方了。”
朝中官员和君王们也是看得明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要不为何会有抄家这一说法,都是有依据的。
视频继续,出现的是一个眉眼桀骜,脚上踩着风火轮的男孩。
这个形象让唐朝乃至后期的人有些觉得熟悉,有些像佛经中的那咤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那咤捧塔随天王”……的故事。
明朝的人觉得觉得这是属于道教的,在明刻本的《三教搜神大全》中就有收有。
有人就问吴承恩了,“这似乎说得是你那《西游记》里的,那唐僧取经可是佛教,可哪吒可是来自正统道教,你是按哪种写的。”
吴承恩则对天幕上哪吒的形象痴痴望着,不过还是回道:“如果是《西游记》里的那就是佛教形象,但这上面是说的《封神演义》是道教的代表。”
旁边了解的人也是说的引经据典,“这有什么好争议的,神话故事衍生下来总要经过一些改变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也和所属的朝代有关,唐朝时期信奉佛教所以形象大多如此,到宋朝更注重于礼仪,人伦,儒家思想的原因,哪吒的形象也就被这么塑造了。”
[ 哪吒2即将上映,哪吒自刎超前的精神内核这么多年依旧经典#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 随着说话音和悲惨的音乐旋律,哪吒用刀毫不犹豫的向着自己割了下去,悲壮又决绝,剑上的血滴落,对面站着自己的父亲,这画面说不出的震撼。]
第一次看这种画面的古人们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想说这不符合孝道,太叛逆了,。不对,这种思想是不对的。
不可思议,怎么敢,怎么能这样做,百善孝为先。
《孝经》里面怎么说的: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而震惊的学子本来有些懵在听到旁边人脱口而出的这话不知怎得就反驳了一句:
“孔融四岁让梨,但孔融也在成年后说出了“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
“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
“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的话啊!”
“父母做杀人放火之事你也包庇吗?愚孝是真的孝顺吗?”
旁边的人也是个读过书的,对这典故也明白,呵呵一声就反驳道,“所以孔融被曹操杀了,以“违反天道,不忠不孝”的罪名诛杀了。”
听到这反驳的话学子直接气的撸起了袖子,骂骂咧咧道,“孔融的原义是控诉那些生而不养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晚年又凭什么得到儿女的孝顺,你说这话哪里有错了?”
“而且曹操处理孔融是因为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人,身为建安七子,自己嘴巴不严,说的道理和曹操的理念不符才被杀的,你看没看过史书到底?”
被反驳这人也不恼,只是说道:“但这事就是不对,当时是到了东汉末年了,可孝道一直在汉朝有很大影响,他作为一个儒家后人就这么反驳了,让百姓们学了去抛弃父母怎么办……”
说着说着两人就吵吵起来了,一个哪吒的故事让不少人感觉怎么这次和身边的人不能愉快吃瓜了呢,有分歧了。
不少人都觉得哪吒做得没错,哪有这样的父亲,跟自己仇人一样,但在周围都不认同的目光下还是沉默了下来。
甚至有些人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孝,不然怎么会觉得天幕说的有些对啊。
就在大家吵吵嚷嚷的时候,天幕已经从旁白解说了起来。
[ 哪吒自刎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尺度最大的表达,是为了反抗父权,反抗传统孝道,反抗对人性的压迫,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个了不起的角色符号。]
[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好像在诉说你给的血肉在禁锢我,我不想要还给你,把我还给我自己。
儒家推崇的孝道也是为了忠,利于维护阶级统治,感情是需要培养的,不是血缘的赠品。]
[ 而且哪吒即使被逼死过一次,也摆脱不了父母,以莲花形态复生的哪吒依旧被李靖吆三喝四,人伦的大纲完全超脱了所谓的血脉与亲情。]
……,
“反了天了。。。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