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我们知道,这范闲是谁?”
更有人耸耸肩两手一摊,“啊?穿越没用,那我们看的天幕算什么?”
“思想都快改变了,还没用吗?”
“上面的皇帝大臣们可是一个劲的改变呢,不是挺有用的吗?”
咳嗽一声吸引了注意力的秀才接茬,“文兄,话可不能这样说,注意审题,你看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的力量自然是不成的。”
“但话又说回来了,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一个人嚷着改变世界和一群人的作用自然是不同的。”
同样看的明白的人也赞同的点点头,“这话有理,这天幕天天放,依然有不少人不乐意不喜欢,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呢。”
八卦心满满的人急躁的开口,“这范闲是谁,你们读过书,史书上有这号人吗?”
两人摇摇头,也有些懵,按道理来说,能和王莽放在一起的人自然是有相同点的啊。
同样惊弓之鸟的西汉时期,也是仔细回想,刚弄走一个王莽,再来一个那不是瞎搅和吗。
………
讨论不明白大家也不恼,有缘自然能再刷到。
[ 文学史上最着名的一场雪是什么呢。]
对这个话题颇感兴趣的古人们觉得这不说到了他们的技能点了吗,不说那些千古留名的诗人,就是读过书的谁还不写首诗感叹下雪景,人生境遇啊。
[ 是张岱崇祯五年在湖心亭看的那场大雪。
但此后从明朝末年以后的300年,汉人再难有湖心看雪,饮酒温茶的舒然心态了!]
[ 是《红楼梦》结局时的“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吗?]
[ 还是万历八年深冬,京城大雪,帝罢朝,唯首辅一人前往的“谁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风雪迎一人”。]
[ 是白居易在友人元稹死后八年写下的“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是宋濂童年艰辛求学路真实写照的“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 是一代才女谢道韫与长辈讲论文义时咏出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可惜人们只记住了“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茫茫天地只我一人,是改革失败仍孤傲不屈的柳宗元。]
[是刘亮程《寒风吹彻》里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不能全部看见的雪?]
[还是是伟人无限气概一览无余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看得有所感触的诗人更是当场吟道,“ 一步浅,两步深,三步少年已白头!一人行,两行印,三步回首已无痕!”
“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周围同窗的叫好声让他回了神,他笑了笑喝完杯中酒目光悠远,他的人生际遇不外如是。
漫天风雪的画面中一袭官服走在茫茫白雪中的张居正,再配上旁白这些所吟的诗。
哪怕是不通文墨的百姓都听出了一种悲凉,明明是大地回春之时,怎么念着念着就感觉这些人命都好苦的样子。
被举例的这些诗人释然一笑,大雪总会融化,一切都会不同以往。
李清照是个洒脱的人,她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遗憾的,和其他千千万万的女子比起来,她已经好过不少了。
是谁的妻子,是否遇人不淑这些都会过去的,人生海海,不过尔尔。
白居易、元稹相视一笑干完杯中酒,人生得一知己此乃幸事。
明朝
张居正和万历,朝臣,权力的博弈总是错综复杂令人唏嘘。
正如此前提到的,历史是具有必然性的,在时代的洪流下,大家都在裹挟而走。
……
而朱元璋扫了眼则又懵了,又是他的错?
宋濂可是他给标儿选的老师,文采人品为官之道不贪利方方面面都是合格的。
要知道他可是说过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的。
看着评论里的科普朱元璋摸摸鼻子有些闪躲,那是他老年干的事, 现在他可没想杀了宋濂。
朱元璋:(不解)再说了,我控制欲很强吗?
不就是询问了下宋濂一天干了什么做了什么事,和谁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