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经常造反的朋友都知道

[ 他也算是合格的政治家,在开国战争中有三个还行的儿子,现在死了两个了。还剩一个最牛逼的儿子,你也要杀了,那天下立马就乱了。]

[ 何必呢?当个太上皇就算了吧。顺便,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失败了,恐怕李建成也是顺势提前接位的。对于李渊来说,结果一样。]

[ 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肯定改过,只是多数人都被杀兄这段转移了注意力,所以逼父这段被忽略了。

所以说李世民改历史,改的真的是精妙绝伦,所有人都只关注他杀了兄弟和侄子,却不关心他囚禁老爹。

真实的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先控制了皇帝,然后再伏兵击杀建成元吉。]

[ 对于李唐来说,李世民是打天下的第一功臣,是武德朝第一权臣,一品亲王+文臣之首+武将之首+皇帝爱子,要地位有地位,要实权有实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权力明面上是李渊给的,实际上是他自己在战场上拼出来的。]

评论也是添如乱。

【这话问的。就算李世民愿意等十年八年,他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愿意等吗?杜如晦贞观四年五月就去世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跟着你秦王干革命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加官晋爵、施展才华吗?你秦王把兄弟干挺了,大唐的皇帝那个座位迟早是你的。

可是宰相、尚书、这些的座位可从来不是说给谁预留的,你不上位?我们怎么当官。】

【今天正好万圣节,来个应景的。

李世民对李渊说:不给唐,就捣乱!】

【问:大唐白月光是谁?答:太宗皇帝陛下。问:那其他朝代呢?答:基本都是太祖皇帝。谁是开国皇帝还不够明显吗?】

【而且历史表明,造反一半的,最终结局都不好———— 一不做二不休的典故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TM跟你抢银行,你却说你只想看下银行金库有多少钱,感受下就行了?】

【我TM跟你造反,你却说你只想当太子?】

【有的事情开了头,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否则你同伙肯定捅你刀子,李世民的谋臣武将绝对接受不了造反就推李世民当太子的。】

【李渊不退位,难道他想造反吗?】

【大家不要因为李世民是皇子,就认为他是继承皇位。实际上,他是篡位,是谋逆,是造反。擒贼先擒王。你应该问的是李渊怎么还能留下一条命。】

【李渊要不是李世民的爹,哪能在贞观年间增产报国,怕是坟头的草都有人高了。】

……

李渊:(身体前倾)(越看越脸黑),我还没死呢,左一个我谋反右一个我不识好歹的,好家伙,你们比贾诩还毒。

毒计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还建议二风秘密处决了他,以绝后患。

李渊:……和你们一比,提刀到自己面前的尉迟敬德都眉清目秀了起来。

大不了以后…我和二风各论各的,他管我叫爹,我管他叫皇上。

而看评论看得津津有味的古人们一看全是讨论这个话题的,不是处理了李渊就是威慑一波的。

“我有一计”的现代版出谋献策,毒士能力一点也不输贾诩程昱。

“什么叫经常造反的朋友都知道…,这话可不兴说啊。”有人小心翼翼的看着这话都生怕自己多嘴一句被抓进县衙。

也有见怪不怪,脸色都没变的人悠悠开口,“这算什么,后生们可谓对斩草除根了解甚多,恨不得连一颗鸡蛋都给摇散黄,这又算得了什么。”

也有人撇撇嘴,吐槽道,“那这么说起来,李渊还得感谢李世民的不杀之恩喽!”

“反正我看完就觉得李渊真应该感谢自己的儿子还没杀红眼,让他活下来了。”

贞观年间

此时唐朝的官员们表情也有些微妙~,比我们做事还绝,不知道的还以为李渊做了多天怒人怨的事情呢。

但这也正说明,陛下确实做的出色,后人们才不在意这些事情,要是唐朝亡在他们手上,评论可想而知该如何骂他们了。

没准都要说一句一切都是我们非要发动玄武门事件才改变的。

而在隋朝时期

杨坚表情就难看多了,评论说着盛唐有他一半的功劳,结果压根就不提这茬。

一口一个隋二世,流星王朝的。

同样作为二世而亡的秦朝怎么就能讨论度那么多。

难道我还不能和秦始皇相比吗?

我做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