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话不能这么说啊,我那不是打进去的,靖难懂吗,和其他不一样的。
秦朝官员:不是,这和陛下有什么关系,秦朝的剑还能斩明朝的事吗?这话说得一点依据都没有。
比起这些收集整理的没守好南京的人,不少将士们明白重点还是在徐州。
像朱元璋当年也是从长江流域开始打的,所以都说北伐,北伐,可见这有多重要。
还在想着考科举的洪秀全麻了,怎么还有他的事。
难道他也学黄巢了吗?还打进南京,又让别人给打了。
不是,他现在觉得自己心理挺正常的,没有什么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样子啊!
皇帝大臣们想的多是地形势力之类的东西。
百姓们只觉得这民国的人和事都挺有反转性的。
上一秒还风光无限呢,下一秒就落难连自己兴起之地都丢了。
比如提到的这几人:
东北那位少帅。
伪满洲国的溥仪。
还有这个种梧桐的老蒋。
评论倒是让古人们一下子都理明白了。
【南京城墙唯一一次发挥作用是把反清复明的郑成功挡住了。】
【 铁打的徐州,纸糊的南京。】
【只要把徐州守住,南京就没事,徐州在二京中间,上可打北京,下可打南京。】
【 基本上能让打到南京城下了,也就意味着大势已去了。】
【打到南京城下时就已经输了,因为那意味着江淮防线已经沦陷,中国历史上唯一能靠着残缺的江淮防线把南京守到死的。。。只有孙权,也是孙权建都在这里,挺唏嘘的。】
【历史早就告诉我们:
和平时期,南京是最理想的首都。
战争时期,重庆是最理想的首都。】
【也可以了,古有民国打压北平,
今有江苏十三太保。现在江苏还散装呢。】
【从北往南打,衣服边打边脱,从南往北打,衣服边打边穿,你说往南打容易,还是往北打容易】
孙权:放过我吧好吗?举例就指着我一人薅,让手下的百姓们怎么看他,他真没有一生全是败绩啊!!
大多数人倒是赞同,茶楼酒肆朝堂庙宇读过书懂点地形的人补充道:
“别看说得是金陵那里,但最重要的还是徐州。”
“徐州的另一个别名可是“涿鹿”,这可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形丘陵绕城,易守难攻。”
“这些不明白的话,我再说几个名人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徐州也称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也是一片帝王之乡。”
“再近点,那三国,刘备就做过徐州太守,后又吕布也待过,曹操也是觊觎过徐州这地的…额当然他做的这事吧,总之这地确实不错。”
“哇,这么厉害呢。”百姓们听的连连称赞,他们不懂,但有这么多大人物都和这地有关系,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更有活泛的商贾打算去徐州等地考察了解一番。
[ 抛开徐州不说,南京为什么就从来没有一个长久的政权,作为六朝古都。而长安,北京两地建都的政权不少,可偏偏就南京为何后面朝代建都又要北上,避开呢。 ]
捧哏的古人们:是啊,为什么呢。
[ 从孙吴定都南京开始,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也是定都于此,这么一看可都是短命的朝廷。
朱棣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当时不少人反对还有一点就是:定都北京后这个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就脱离了。]
[ 但定都南京的话京杭大运河就在脚下,朝廷的财力支出都会增加,这也是为何南京前有长江天堑,后有龙虎金山,选择建都的时候却不多。 ]
[ 从玄学的角度来看,南京也有说法:南京贵而不尊,广州富而不王,徐州大而不威。
又有明朝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南京最多可作为临时都城。]
评论:
【不是南京短命王朝,是江南佳丽地,谁不喜欢温柔乡,失去了进取心
——我感觉也是,没有骚扰容易懈怠,
——三千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是六朝古都,不选择在这里建立政权也是因为只是六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