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阿姨又被称为上海少妇。
——懂了,还是你们会玩。】
【评论区的别学,跟丈母娘变成情侣头像就老实了。
——这些莲花,花花草草大多都是花开富贵,厚德载物之类的。
——他们可不知道周敦颐是谁。】
【我和我男朋友的头像独一无二。
他用陶渊明。我用成都的标识。
——额?看不明白。
——天呐,我讨厌秒懂。
——成都…菊都……而晋陶渊明独爱菊……,第一次不是很想有文化。
——哈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知道自己的诗能这么用吗?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鲜有闻,秒懂的都去思过,广撒网还能这么表达学到了(拱手jpg))
——楼上的包知道的,陶渊明爱菊那是有名的在历史上。
——不要玩梗啦,菊和菊不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和男朋友的。
他用李白,我用孟浩然。
毕竟“吾爱孟夫子”
——额,这是两个男的,更适合夫夫吧。
——不会啊,因为我和男朋友4i,不影响啊。
——(猫猫惊恐图jpg),这里不是无人区。
——额,但其实风流天下知。
——原句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什么?你说李白和孟浩然是南通?
——你读这句诗你就说是不是这个意思。
——李白不爱红颜却唯独倾慕孟浩然,你品。
——楼上的品个der,不要做阅读理解了,李白和孟浩然都不知道你们能这么理解。】
【我和男朋友的。“无言”和“上西楼”[捂脸]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看]
——靠,怎么车轱辘压脸上了。
——真服了,诗还能这么表达,而且好形象。
——一个“上”,一个“钩”…真的够了,文化人开车也这么带劲。】
感觉这个视频的车速在八十迈来回晃荡的老祖宗们表情(震惊)(害怕)(怀疑)(疑惑)。
老祖宗们:很怀疑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尤其是你们用古诗词来表达的时候,爱莲说,爱莲…呵呵~我们这下都不敢夸人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了。
憋了半天实在不知该不该说几句骚话的纨绔:“这很有文化了,周敦颐是个人物。”
连连叹气气的差点梗过去的夫子:“不正经呐,后生们真不正经,这好好的诗让你们解释的真是。”
簪缨世家的众人更是怕自家孩子学坏,毕竟正在启蒙的阶段,这诗词教导的品质可不能让自家孩子学坏了。
其他各朝能看热闹调侃,而周敦颐是真的要碎了,他写这篇可不是表达这个意思的啊,我不想成为你们play的一环啊(心碎的抱住自己欲哭无泪)。
尤其是看到评论来表达花心,三心二意,脚踏几条船,他更要哭了,谁教你们这么做阅读理解的,我写的诗词什么意思我还能不知道吗,别曲解好不好。
周敦颐:这种出名方式不要也罢,我再也不羡慕李白出名了,他这下可是出名了,但出名再这方面就很有节目了。
看热闹的百姓们不语,只一味的竖起大拇指夸赞:这周敦颐是个人物,爱莲说我也要品一品了。
苏轼更是松了一口气无比庆幸,自己的还好是调侃,说自己爱吃就爱吃吧,总比这些解读要好。
曹操:O(∩_∩)O~,这头像可不兴用啊,都知道我最出名的地方就是一炮害三贤,这头像不好。
曹操:“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后世可是一夫一妻,看上别人了那不就是出轨吗?名声坏了又得怪我。”
帐内的谋士们齐刷刷的看向高谈阔论的曹操,惊讶的眼神在他身上来回扫视。
主公就是主公,不是一般人呐,大气,果然是干大事的人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继续批阅奏折,让一旁朱标安慰的话又咽了下去。
朱标感叹了下,也是,在这些评论里,这都算好的内容了顶多调侃几句而已。
隐居的陶渊明看了又看,羞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