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老仆,也是点心铺里的掌柜, 两个儿子都在平阴候府当差,只女儿,被平阴候放了身契,嫁给了一个读书人。

年前,这个读书人母亲生病因需要银钱, 朱家老仆怜惜女儿女婿日子紧巴, 不想让女儿年节期间操心,要拿了家中值钱物件去典当,得些银钱接济一下亲家。

谁知到了当铺门口,被一群放印子钱的拦住,不知怎地,被说的犯了迷糊,借了五十两的印子钱。

朱全:“老臣的老仆借本金五十两,三十天,利滚利变成了一百二十两,老臣孙儿朱阁闻听老仆借了印子钱,知道其中利害, 凑了一百二十两,带着弟弟去帮老仆还钱时,债款已经变成了一百五十两, 十天时间涨了三十两,老臣的两个孙儿 便和催债的理论,可怜大孙儿是个读书人,小孙儿今年才十四岁,哪里是打得过那些如狼似虎的催债狂人?两个孙儿 被拳打脚踢,痛殴一场,可怜大孙儿因护在小孙儿身上,被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幸亏街坊们相救,才勉强保住小命, 从腊月二十八躺到今天,还不能起床,昨日催债的上门,债款已经变成了两百六十两,我家老仆囊中羞涩,拿不出这笔钱,又羞愧招惹了放印子钱的以致小主人挨打,上元节后第二天悬梁自尽!老仆自尽后,催债的便找孙儿还债,要不然就要住进老臣的宅子。”

”太后!皇上!”朱全伏地大哭:“老臣祖宅,是大周开国之初牺牲七条朱家男儿的性命,太祖封侯时赐的, 若被这些豺狼侵占,一来将家人置于险地,二来将来有何面目去见朱家祖宗?如今老臣天天受那些催债的骚扰逼迫,老妻、孙儿和下人们如今连门都不敢出, 老臣走投无路,求太后,求皇上,为老臣做主!”说着,砰砰砰的磕头。

堂上有人长叹一声,是兵部尚书裴敬:“平阴侯朱家,铁骨铮铮,曾为大周出生入死,献出儿郎性命,不该因银钱遭受屈辱,臣附议,求太后彻查京都印子钱所有涉案人员!”

刑部尚书侯明海也上前一步,拱手弯腰:“禀太后,自去年入冬至今,京都之中放印子钱者甚多,京兆府因此很抓过几个小金主,然印子钱不见有所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如今不仅平民被印子钱所苦,一般的公侯之家,也有不少人深陷债务,无力偿还,臣请旨,刑部将协同大理寺彻查印子钱背后金主,以平息京都百姓心中怨气!”

左相范知秋:“臣附议。”

右相王焕:“臣附议!”

。。。。。

堂上大臣都附议,苏太后脸色难看,沉默不语。

皇上司玄稷看看母后,试探着问:“母后,不如让三司查查也好,若于夫人是被冤枉的,也好还苏家一个清白。”

苏太后无奈:“准!着刑部、大理寺彻查京中钱债风波,都察院派御史,督察办理。”

苏太后说着,心里越来越沉。

她虽不擅长管理朝政,但精通后宫争斗,依着她在后宫浸淫多年的敏锐,她直觉今日是众位卿家给唱的一出戏,但是,她最得力的帮手苏同庆不在,不仅不在,怕是近期回不到朝堂了!

她眼风扫过旁边的皇帝儿子,再看看殿下站着的太傅沈烨,嘴角露出冷笑。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法司奉命彻查 京都城内外钱债案件,掀起了年后朝堂上的第一场风波,城内和城郊,平民和落魄贵族,敢于去官府告状的人越来越多,大理寺案头的卷宗,越摞越高。

这是御史们扬名的好时机,况且是为民仗义执言,加之御史有闻风上奏的特权,一时间,朝堂上弹劾朝中官员纵容内宅妇人放印子钱、破坏民生、逼迫人命的折子, 雪花般的往明德殿飞!

小主,

将军府没人在朝堂上有官职,所有的消息,都是砸钱打探,朝廷要三司彻查印子钱背后金主, 传到苏陌这里时,在几天之后了,令人震惊的是,三法司动作迅速,没有拘押于氏,却在第三天把工部侍郎于宽给下狱了。

工部侍郎于宽,于氏的弟弟,于绵绵的父亲,被下狱了。

苏陌特意让青竹去了一趟水磨巷让那些小乞儿打探消息,青竹回来后,给苏陌禀报:“于侍郎被下狱,是因为于夫人放印子钱,其中有于侍郎的本金,而且催债是于侍郎安排的人,逼出人命的,也是于侍郎家仆,另外, 还有。。。”

青竹有点迟疑,苏陌问:“什么?吞吞吐吐的,说吧!”

青竹不好意思的看看苏陌:“奴婢听闻,那边国公夫人,也是放印子钱的小金主,本金五千两,国公夫人许是最近事多,并未逼要本金,所以暂时还没事。”

苏陌:“若是个聪明的,应该赶紧去找债务人,把债务人手里的凭据改成单纯的借据,不要显示利钱 。”

青竹好奇:“夫人还懂得这些?”

苏陌斜眼看她:“你家夫人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笨蛋?”

青竹大窘:“奴婢不是这个意思。”

苏陌:。。。

好得很,这还没怎么样的,于氏就瘸了一条腿,苏陌心情很好。

印子钱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 苏同庆派人来将军府传话。

来人是苏同庆身边的老管家,苏顺。

苏陌在宁远堂见了苏管家,原身学着管家时,苏顺教导过原身一段时间, 算是原身的半个师傅。

苏顺 穿着粗布棉衣,袖口缝了两寸长的黑色布带, 这是大周京都这一片的礼仪,对外表达, 家里近期有老人去世,以示哀悼。

苏顺神情恭敬,面容则有点憔悴,想也知道,最近尚书府的日子,不好过。

因尚书府办老太君停灵时间从四十九天变成二十一天,苏同庆怕被谢家挑毛病,丧事便办的排场极大,在府里请了七七四十九个道士、四十九个和尚、四十九个尼姑,同时念经为老太君超度,日夜不停, 足足念了二十一天,在此期间,这一百多个人吃喝住,都要精心伺候着。

而老太君的母家谢家,因对苏同庆心中不满意,天天找毛病,什么小事都能被谢家人在留园闹腾一番,最过分的便是,要苏同庆和于氏住在留园灵堂,日日守灵。

苏同庆不敢不守,不过,听闻苏同庆在留园灵堂夜夜做噩梦,连带着一同守灵的其他人,都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有时候苏陌想, 尚书府也不过如此,老太君去世后,尚书府里像是成了有八百个眼的筛子,什么秘密都兜不住,满城里,关于谢家和苏同章的矛盾、府里尚书夫人和上门要债的夫人之间的吵闹 、苏同庆和于氏夫妻不和、苏同庆夜夜噩梦、乃至苏瑶玉和几位兄长之间吵嘴磨牙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被传的满天飞。

老太君像是尚书府的定海神针,一旦离世,再也维护不了尚书府,尚书府便像是大海中颠簸的破船,分分钟都有覆灭的迹象。

老管家苏顺再怎么长袖善舞,也被折腾的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