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邹知府阐述科举

这可将邹应年气够呛,“还寓教于乐?你知道啥,你要是有那个心思,要么多读书,要么多外出体察民情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你不懂?去看看农民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样的作物?这些你都知道吗?

你知道一亩地的棉花,可以做出多少衣服吗?”

邹玉枫被问的一头问号?

“看来你刚才翻过的那几本书,是白翻看了,那里面都有,并且写的算是详细了。

虽然和现实还有点差距,地区不同,地貌不同,种植的不一样,产量也不一样,但大体是那样。

为父当年乡试时候,策论可是要论述大荣十年,洛州栾水镇水患,若不是读了很多书籍和资料,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那个地区,更不知道发生在大荣十年那个地区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知那里的地貌,有多少条河流经过,为何发生了水患,如何治理的水患,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针对性的进行救灾工作等等。

为父可是读过的,并且也和老太爷研究过那场水患,有天灾,也有人祸,还有历代治理方面的方法错误等。

你可知道这些史料?知道这个地方?”

这下子,邹玉枫直接傻眼。

啥地方?洛州他知道,是一个州府,但栾水镇是哪里?那里曾经发生过水患吗?

“为父可是亲自去过那个地区的,见识了后来的修缮的河堤,以及亲自见过当地的地貌,并且还亲自手绘过曾经的地貌。

你要学的东西多着呢,科举可不是单纯考书本上的知识,你以为全都是四书五经的东西?开国女帝早就有过政策,科举的策略一定要结合事实,言之有物,并且,策论越往后占比越重。

甚至到了会试时候,占比已经达到了七成了。

即便想要抄袭都难以抄出好成绩。

并且女帝规定,科举的文章中,可以妄议朝政、策略,是无罪的。

但也要注意,你答题不要答的太过偏颇,要不然,很容易不被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