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臧荼,避不开陈胜吴广,因为臧荼曾是陈、吴之部将。陈胜吴广起义一个多月便建立起了“张楚政权”,之后又派人四面出击,打算一举拿下秦朝。
负责攻取赵地的人分别是武臣、陈余、张耳。然而让陈胜没想到的是,武臣很快在赵地自立为王,所以赵国在形式上复国。
武臣成为赵王之后,便派部将韩广攻取燕地,然而让武臣没有料到的是,韩广如法炮制,自立为燕王。
这时,秦将章邯率军东出,将陈胜、吴广、武臣、项梁、魏王咎、田儋等反秦首领悉数灭掉,然后兵围巨鹿。被张耳、陈余拥立的赵王歇四处求救,于是韩广派部将臧荼南下救赵。
在这里,臧荼遇到了他的伯乐,项羽,并跟随项羽作战。
最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九战九捷大败王离,迫使章邯主动投降,然后前往关中主持分封天下。
这也就是项羽的最高光时刻了,然而项羽没什么政治眼光,在分封诸侯的时候,看的并不是谁的功劳最大,而是谁跟随他的时间最长。
那些一直跟随他作战的将领,封地非常优渥。而那些派兵支援但是没有亲自参与战争的诸侯,封地普遍很差劲。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那些选择派兵支援的并未亲临战场的基本都是老牌诸侯。
因为分封的缘故,项羽得罪了整个阶层。
他们对于项羽是非常愤恨,因为他们出的力不比其他人小,封地却要比从前还差。
比如刘邦在讨伐暴秦的时候贡献了很多力量,但是项羽和他有私人恩怨,所以把他分封到了贫穷的巴蜀。
这也为日后刘邦的复仇埋下了伏笔。
加上项羽当时是诸侯推举出来的盟主,而不是诸侯的领导者,两方的关系更像是合作,所以诸侯们觉得项羽没有资格主持分封。
因此,项羽这样做等于干涉了别国的内政,在别人的国家扶持了一个新势力,这样做谁会没有意见?
尽管项羽实力强劲,但是因为阶级的落差,那些老牌贵族的内心还是鄙视项羽的,觉得他就是一个暴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