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承乾召集了将领们以及高僧大德、道长们一同商议下一步的对策。道长清风子捋着胡须说道:“陛下,今日那夜叉部的邪术虽被我等合力破除,但他们必然还有后招,往后的日子里,需得让将士们身上多佩戴些辟邪之物,同时,我等也可在城中设下法阵,增强关城对邪术的抵御之力。”
高僧慧明大师也点头赞同:“阿弥陀佛,道长所言极是,贫僧也会带领众僧,每日诵经祈福,加持此地的正气,以防那邪魔外道再来侵扰。”
李承乾听后,说道:“有劳诸位了,还望各位能多多费心,这临榆关的安危关乎我大乾朝边境的稳定啊。”
而在另一边,兵部尚书向李承乾禀报道:“陛下,此次一战,我军虽取得了胜利,但也有不少伤亡,兵器粮草又有所损耗,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补充兵员,筹集物资啊。”
“朕明白,之前商议的办法,要加紧落实下去。另外,朕想派使者前往周边的一些友好国度,看看能否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或是借些粮草兵器也好。”李承乾皱着眉头说道,他深知大乾朝如今面临的困境,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强自身的实力。
众人又商讨了许久,确定了诸多后续的计划后,才各自散去。李承乾独自站在城墙上,望着关外那片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土地,心中思绪万千。此次虽然击退了联军的进攻,但这只是暂时的,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着大乾朝,内忧外患依旧如两座大山般压在他的心头,可他绝不能退缩,为了大乾朝的江山社稷,为了这天下的百姓,他必须要坚强地走下去,带领着大乾朝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繁荣昌盛。
接下来的日子里,临榆关上下一片忙碌。将士们一边加紧修复城墙,整顿军备,一边进行着紧张的训练。高僧大德们在城中各处设坛诵经,道长们则布置法阵,整个关城都笼罩在一种肃穆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之中。而李承乾也时刻关注着各方的情况,不断督促着各项计划的实施,同时,派出去的使者也陆续带回了消息,有的国度表示愿意提供一些援助,这让李承乾心中稍感宽慰,可也有一些国度持观望态度,让局势依旧充满了变数。
然而,就在大乾朝努力恢复元气,加强防备之时,京城那边却传来了一些不好的消息。朝堂之中,有一些心怀叵测之人,趁着李承乾不在京城,暗中勾结起来,妄图扰乱朝纲,谋取私利。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说大乾朝此次边境之战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抵御外敌,让百姓们人心惶惶。同时,还在一些事务上故意刁难执行的官员,使得筹集物资、招募新兵等计划都受到了不小的阻碍。
负责监国的太子太傅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临榆关,向李承乾禀报这一情况。李承乾接到消息后,气得拍案而起:“这些奸佞之徒,朕在前方浴血奋战,他们却在后方捣乱,简直是罪不可赦!”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深知此刻必须要妥善处理此事,否则大乾朝将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他思索片刻后,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朕需即刻返回京城,整顿朝纲,临榆关这边就交给韩岳将军和诸位了,务必要继续保持警惕,不可懈怠。”
众人皆劝李承乾三思,毕竟边境局势依旧紧张,他此时离开,万一敌军再来进攻,后果不堪设想。但李承乾心意已决,他说道:“朕若不回去平息内乱,那京城一旦乱了,我大乾朝便会根基动摇,这比外敌的威胁更加可怕。朕相信诸位的能力,定能守住这临榆关。”
说罢,李承乾便带着一队亲兵,匆匆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一路上,他心急如焚,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该如何应对那些妄图作乱的奸佞之徒,又如何稳定住京城的局势和百姓的人心。而大乾朝,也再次陷入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地,未来的走向,依旧充满了未知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