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波兰的应对是没有应对,至于为什么,此处就不得不提到波兰堪比早期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选举制了。
实际上,波兰一开始本来是一个家天下的国家,但雅盖隆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齐格蒙特二世没有继承人。
考虑到自家有绝嗣的风险,齐格蒙特随即开始进行联姻与寻找情妇。
他设法取得了瑟姆(议会)的支持,使得他的一切男性后代皆可继位为波兰国王与立陶宛大公。
但在齐格蒙特二世去世时,他仍旧没有男性子嗣。
一生英明,游走与天主教与新教争端之间,促成了卢布林联合(波兰与立陶宛合并成联邦)的齐格蒙特二世最后为这个国家创造出了自认为更有利于联邦的君主选举制。
在塞利姆看来,做出这套制度的齐格蒙特二世最后考虑的压根就不是什么联邦的未来。
比起联邦的未来,他更多的是对某下半身堡的提防。
他惧怕对方因为和他的联姻而再一次的拿走一个王国的权力。
然而在齐格蒙特二世后,这个国家与其说是君主立宪制,不如叫贵族共和制。
1763年十月,时任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去世后,波兰立陶宛联邦开始了选举国王的谈判。
1764年九月七日,新国王选举大会召开时,在强大的俄罗斯支持下,雄心勃勃的,三十二岁的斯坦尼斯瓦夫当选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也支持这项选举,以换取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援助)。
至于为什么斯坦尼斯瓦夫会得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支持,塞利姆只能说叶二此人确实是风流多情了。
1764年11月25日,斯坦尼斯瓦夫在华沙举行了一次正式的加冕仪式。
在蒙上帝的恩典和人民的意愿,对着宪法宣誓后,斯坦尼斯瓦夫终于成为了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鲁特尼亚,普鲁士,马佐夫舍,萨莫吉提亚,基辅,沃里尼亚,波多里亚,波德拉齐亚,利沃尼亚,斯摩棱斯克,瑟沃里亚和切尔尼戈夫公爵。
为了改变自扬-索别斯基后波兰日益衰落的局面,斯坦尼斯瓦夫开始了经济改革,并训练出一批优秀的文官。
然而作为一位由外国君主支持上位的国王,斯坦尼斯瓦夫的权力一开始就是畸形的,他也不是什么具备雄才大略的君主,空有大志却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