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他的做法已经是仁慈的不能在仁慈了!】
【至于杯酒释兵权,更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
【因为赵匡胤都不知道自己建立的大宋能够持续多久。】
【说不定哪天就被篡位了。】
【以文御武,已经是赵匡胤能够想到的最优解了。】
【历史也证明了赵匡胤的选择确实是对的。】
【否则大宋也不会立国那么久,几乎都没有发生什么武将叛乱的事。】
听到朱雄英的心声。
朱元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没想到朱雄英竟然会这么看赵匡胤。
自己起于布衣。
对于赵匡胤这种人是不怎么看得起的。
不是因为赵匡胤夺了后周的江山。
而是赵匡胤的手段实在不够狠。
武将叛乱杀了就是了。
却忽略了那是一个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年代。
朱标的心中同样感到十分的震惊。
并且偷偷的看了自己的父皇一眼。
和父皇的想法不一样。
朱标看到的东西似乎更多一点。
父皇之所以能对大明掌控的这么牢固。
完全是因为大明没有所谓的门阀和世家的原因。
大明之所以没有世家和门阀。
一是因为安史之乱之后,连年征战。
总有那些不把门阀和世家放在 眼里的人。
对他们动手。
尤其是当年的黄巢。
所谓天街踏尽公卿骨,可不仅仅只是一句诗而已。
二就是因为元朝这个外族建立的朝代。
只认自己人,除了自己人之外的所有人,全都被他们当成奴隶一样的存在。
他们甚至把人都分成了四等。
并且对四等南人随意的虐杀。
等到父皇把这些蒙古人 赶走之后。
别说是世家门阀了。
就连大一点的势力都没有了。
父皇当然能够随意的掌控大明。
而不用像赵匡胤那样,为了稳住那些老兄弟。
只能选择杯酒释兵权的做法。
试想一下,要是之前的李善长等人是从五代十国活下来的存在。
父皇要想稳定皇位,十有八九也会选择杯酒释兵权这样的做法。
甚至连离开金陵,试探人心的做法都不敢有。
真要是这么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