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儿子,大明后继有人。
等到朱雄英说出人心向背的时候。
朱标再也忍不住了。
主动站出来对朱雄英的说法表示赞同。
“雄英说的不错。”
“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跟人心所向息息相关。”
朱标说完之后,又将目光看向朱镜静,
“这些南越来的香料。”
“朝廷早就已经注意到了。”
小主,
“之所以没出手是因为现在的量还小。”
“而且朝廷暂时还没有想到怎么处理这些东西。”
听到自己大哥的话,朱镜静的脸不由得一红:
“大哥,我错了。”
“我不该想着把这些香料全都拿来自己卖的。”
朱英饶也是一吐舌头:
“大哥,我也错了。”
朱标笑着说道:
“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别说是你们了。”
“就是我跟父皇,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在听到雄英的话之后。”
“我就知道这种想法是错的 。”
“诚然这么想,是能够给朝廷带来大量的财富。”
“但是一家富是没有用的。”
“只有百姓都富起来,人们才会觉得朝廷是施的仁政。”
“所以我会向父皇提议。”
“这个香料,朝廷就不管了。”
“任由民间买卖。”
“朝廷只管收税就行了。”
朱雄英听到自己父王的话,心中不由得连连赞叹。
不愧是史书上颇有贤名的懿文太子。
但是父王显然误会了自己的意思。
自己说了这么多,并非是任由百姓自由买卖这些香料。
真要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多久,这些香料就会烂大街。
而是要让朝廷有计划的输入。
然后把这些卖香料的钱全都收入国库之中。
而非皇帝的私库。
就像盐铁这些东西一样,由朝廷专卖!
想到这里,朱雄英开口笑道:
“父王,你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