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谢凡也说不出什么,只好干巴巴说了这几句。
如今正是嘉历七年。皇帝有些诧异,谢凡年纪轻轻,还是家中独子,居然鳏居五年都未曾续弦。
又愣愣出神一会儿,方才叹息一声说,纵然南园遗爱,故剑情深**。也该尽早成家,绵延子嗣,承继香火。
谢凡当然老老实实答应下来,心中却想着:“我没再结婚倒不是因为感情,是我实在不喜欢包办婚姻,宁愿单身。
加上北京城房价贵,原来都买不起大房子。
皇帝,高大人还有祖父,甚至孙大人,都是这一套价值观。”
也许是说到子嗣香火,皇帝便又随意问了刘大人一句,何时应立太子?
太子事关国本,圣上可以轻易地问,臣子却不敢轻易地答。
刘大人连忙起身,一本正经对曰:“教元子(长子)以重国本。然元子婴弱,怡再稍俟年岁也。”
这便是刘大人在一本正经打太极了。
依照礼教,若无嫡子,当立元子。但是皇帝如此年轻,谁知道会不会再册立皇后,再生出嫡子呢?
所以说完应当立元子之后,刘大人又说现在皇长子还小,应该等着年纪大些再立。
刘大人多年宦海沉浮,滴水不漏。果然说了个模棱两可,但是决叫人挑不出毛病的话来。
圣上半眯着眼睛,微微答应两声,看不出态度。却突然看向谢凡,问他有何见解?
小主,
突然被天子问及国本大事,谢凡手掌心中顿时冷汗涔涔。当下决定划水,表示同意刘大人观点。
谢凡刚刚说出“臣附议”三字,便听得皇帝轻哼一声:“嗯?”
“完了,皇帝这是不满意吗?可是这种重大问题,我一个七品芝麻官,怎么配回答,这是要搞我吗?”谢凡一颗心如坠冰窟。
担心起自己若是遭了皇帝斥责甚至厌弃,仕途乃至小命怕不是要一齐完蛋。祖父祖母可怎么办。
于是将心一横,又重重说了个:“然”。
接着说道:“或立长、或立嫡、或立贤,自古难决。纵贤明之君,政通人和,亦有祸起萧墙。
若早立太子,或有唐太宗故事。若不立太子,恐有宋仁宗故事。”
唐太宗与宋仁宗,在历代封建君主之中,都荣获了较高评价。但是两人在位期间,都因为继承人问题闹出过风波。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大名鼎鼎。不过本人便是残害手足兄弟,发动玄武门之变上位。
而他上位之后也因为立储一事,焦头烂额。先后废了长子李承乾,与三子李泰。最后才立了九子李治。
宋仁宗名气不如前者,但是也深受爱戴一位君主。他则是早年自己身子骨不争气,一直没生出儿子。
不得已抱养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养在曹皇后膝下。
可突然生出一个儿子,他又将赵宗实送出宫去。结果却连丧三子,一个亲生儿子都没留住。
不得已又将赵宗实接回来,立为皇子,最后传位于赵宗实。
唐太宗与宋仁宗故事,可以说是正中封建帝王立储君之痛点。
这话果然引起了天子兴趣,皇上稍稍正襟危坐,眼神示意谢凡继续说下去。
注释:
*中医号脉分辨胎儿性别并无权威证明,请勿用于实际。
**指汉宣帝刘询与其结发妻子恭哀皇后许平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