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麦给了杨晨旭一两碎银让他多买些肉和蔬菜回家,自己在铁匠铺买了四口大铁锅,又去木匠铺买了大大小小的木盆木桶十几个,其中四个小木盆请木匠师傅用最小的钻头钻了许多洞,还订了六个椭圆形的大木桶,明天送到河西村徐大勇家。
带着白府马车回到河西村,惊动了仅有的三家邻居,徐家二老帮忙把买的锅盆搬进屋,又把粉条搬上马车,什么也没有问,等着这个新认的外孙解释。
看着马车离开,杨小麦不好意思讪笑道:“舅姥爷舅姥姥,我要在你这开粉条作坊,事急没能跟你们商量就把东西搬过来了,如果你们觉得不妥我再另找地方。”
徐老汉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把她拉到堂屋坐下。“焕城小子,你要开多大的作坊,要请多少人跟舅老爷说说,我们一起合计合计。”这意思不仅是同意,还很积极配合。
“舅老爷,我是这么想的,这四口锅加上你院子里的,五口锅同时做粉条起码要十五个人,男的不能少于四个,工钱按外出打工的标准算,你看咋样?”
她只想着请人比较容易,没考虑到晾晒这个大问题,徐大勇的这个院子明显不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你家院子不够晾晒,能不能晒到外面去?”
徐老汉一边听一边琢磨着回答:“一个壮劳力在镇子上打工差不多三十文一天,女人二十文一天足够,院子嘛家家户户都有,李泉水家的院子稍大些,他家烧三口锅我家烧两口应该可以,晒到外面扎眼睛。”后面好像还有话没有说出来,这样安排也算是解决晒场问题。
“舅姥爷,你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想到了办法。”接下来是商讨一些具体操作细节,作坊管理非常重要,自己不可能整天待在这个山村旮旯里。
“舅老爷,你做这个作坊的管事,工钱五十文一天,你家的那间空房一起租给我放粉条薯面,以后还得多要一个专属堆放的地方,中午我也可以在炕上休息,房租每天八十文,你们觉得可不可以?” 杨小麦知道一个月二两多的房租,比镇上租个院子还贵,可她租的不仅是库房,还有这家人忠诚。
旁边听着的徐老太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这样算起来他们家一天工钱加房租就有一百五十文的收入,卖一个月的番薯蔬菜也没这么多,傻子才会不愿意。“瞧你这孩子说的,这么关照舅老爷家还有什么不可以。”
徐老汉不负期望,马上就担起了管事职责。“做工的人就请隔壁几家邻里,都是近几年迁来的实诚人家,李泉水夫妻两个;赵猛子家人多夫妻两个,闺女快十五岁,儿子十三岁给二十文一天,猛子娘比舅姥姥大三岁,做事不输小媳妇;王驴头媳妇儿媳妇闺女三个,先叫这些吧,不够再说。”
“舅老爷,这些你说了算,我们去落实一下晾晒院子,没有问题明天就开工。”杨小麦着急啊,一天二十两银子的收入好诱惑。
李泉水家就在徐老汉后面靠近竹林,院子果然很大抵得上徐家的两个。“泉水在家吗?”刚跨进院门,徐老汉就叫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