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人转身离开,杨梅把布匹搬出车厢接着说:“一匹布可以做二十四个,需要六个人帮忙明天就要做完,有空的帮忙赶赶针线活。”看了一眼犹豫的妇人们想继续说又停住了。
“我拿一匹回去做吧,叫儿媳妇帮一把明早给你做完。”这个三婶子是宋天保堂叔家的,嘴快手快心肠热,即便是得罪过一些人,但还是蛮受人尊重。
接着几个和梅子相好的妇人也跟着上前拿布匹,旁边一个小媳妇犹豫着拿过一匹布。“我也做一匹吧,可能要晚两个时辰送来。”小媳妇叫菊花,婆婆是个厉害角色,在家没少被磋磨,这活一接估计又得受不少唠叨。
六个人抱着布匹回家,杨梅故意走到大门口说:“谢谢你们了,布袋的加工费两文钱一个,我忘了买线,干脆一匹布算五十文工钱吧。”
妇人们转过身,脸上立刻绽放出笑颜。“早知道是这么好的差事我全都抱回去,全家人不吃不睡也给你赶做出来,”三婶子的话逗乐了大家,很多附和的笑声中,不难听出几分苦涩与后悔。
紧接着杨梅又说了一句,“明天交了布袋直接来作坊做工吧,二十文一天不管饭,可能要干两三个月,跟家里人商量好了再来哦。”
“我换儿媳妇来成啵?”三婶子的嘴就是快,这边话音刚落她的话就跟出来了。
“可以,一家一个可以换人,不想来的也不强求。”谁脑子被驴踢了,家门口挣二十文一天,这等好事哪找去。
“梅子姐,我也想到你家作坊做工成啵?”一个嫁进村不久的小媳妇期期艾艾走近她,夫家姓杨所以叫姐。
小主,
“还需要几个人,得去和村长说,不知道他安排好了没有。”肯定不能马上答应,大哥说做工的人由村长定,刚刚叫的六个得赶紧跟村长解释。
宋德华赶着驴车回村,第一时间见到杨松林,水都没喝一口拿出地契和剩下的银子兴奋的说:“举人老爷的人缘真好,主薄差爷听说是你要买地,马上请示知县大人,结果每亩地按五百文算,加契税总共是十四两一百七十五文,这是余下的十两八百二十五文”
杨松林拿出一锭五两银子塞给村长。“德华叔,这是你帮我省下的,咱们二一添作五。”
办地契时的确是他和主薄说了一嘴,杨松林在吉水县做了三年县臣,升迁途中遇到土匪腿受伤,后来开了家书院,现在回来开作坊报答乡亲。主薄四十多岁,曾经得到过县臣的关照,立刻就禀报知县大人。
宋德华怎么也不肯收这银子,主薄都毕恭毕敬的一文都不多收,他还是乡里乡亲的,早上吃的猪肉炖粉条回味了一路,这个作坊说不定将来会给村子带来大变化,作为村长应该感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