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抢收抢种

乔景妍的行程被突然造访的大姨妈拖住了,大清早肚子疼的直冒冷汗,紫苏送盥洗水进屋,吓得不轻。“大少爷,你这是怎么啦?我让简言去请大夫。”

“别瞎嚷嚷,再去提一桶热水来,顺便泡杯红糖水。”这样的麻烦事以后月月会有,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紫苏火急火燎的提来热水。“你出去帮我关上们。”

紫苏不敢怠慢,关上们又去泡红糖水,回想着大少爷的声音蔫蔫的,得赶紧去告诉杨夫人,前些天又累又忙,小身板这么瘦弱哪里扛得住。

唐敏仪听说了经过,叫管家去请汇仁堂的大夫,看着紫苏端着热气腾腾的红糖水,忐忑不安的面对紧闭的房门,笑着安慰道:“大少爷没有病,是小日子到了。”

什么?大少爷也有小日子?紫苏的认知完全被颠覆了,直勾勾的眼睛看着唐敏仪,几乎在问:男人还会有这个东西?

“别瞎着摸,大少爷是女儿身,你知道就可以了,不要外传。”作为贴身丫鬟,理应知道主子的基本情况,像这种按时到来的客人,事先得有人替她准备。

差点惊掉下巴的紫苏,脑子里第一个反应是:都尉府知晓这个情况吗?要不要去通报一下?这个亲戚会不会认错了?他们是将军府培养出来的,不管人在哪里,心理的某个位置难以撼动。

汇仁堂的大夫开了几副药,并建议连续吃一个月,药效才能发挥的更好,要不就是每个月备着几副药对付,唐敏仪毫不犹豫决定采用前者,立刻交待紫苏不折不扣的执行,每天早晚各一碗苦汤药,难喝也得坚持。

行期再次推迟,乔景妍感叹不已:要是能做成药丸子多好,不用天天熬煮,吃起来也方便,可惜自己不懂医理,失去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

乔景妍回到竹林坊,已是一个月后的傍晚,院子里铺满了竹垫子,程小妹和李德明两人正忙着把晾晒的稻谷推拢。古代没有水泥路面,晾晒食物都是用竹器产品,像这种大竹垫子非常实用,铺开了可以晒东西,圈起来竖在地上可以屯粮食,也被老百姓称之为竹盾。

跳下马车,拾起一把谷子查看,颗粒饱满金黄耀眼,她感受到了农民丰收时的那份喜悦。“这些稻谷是河东村那边收过来的吧?”

“哎呀,大少爷来了,三十六亩地的谷子都在这儿,已经晒了三四天了,管家说,晚饭后过了称就收进屋里,这是明年的粮种,得好生照应。”程小妹放下手里的活计,拍打身上的灰尘,这些天都在库房那边吃大锅饭,屋里没啥吃食,得去准备准备。

“程婶,我去河西村看看,晚饭不用特别准备,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紫苏留下来收拾屋子。”说完走出院子。

简言跟在后面,绕到乌龙河对岸,沿着河边的山道,很快就看见了山谷里忙碌的人群,站在大树荫凉处往下看,金黄色的大地上,忙而有序的人们,正在编织一幅丰收的画卷。

长长的堤坝上,晒干的稻谷一担担挑进库房,需要继续晾晒的搭起了草垛子,明天拆开草垛就可以铺开晒。一张张竹垫子集中叠放,同样码上草垛子,这种草垛子不容易进水,即便是下雨只要不积水,草垛里的东西都会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