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大聚会的邀请者乔璟珀,二十二岁中了举人,自以为能考取进士,没想到榜上无名,可他不想在京城当个小官吏,于是去了凉州青湾当知县。
青湾县与乔璟妍的封地青河镇隔水相望,有了浮桥之后,两边的老百姓来往频繁,不少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提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乔璟珀携妻儿走马上任,到达青湾县城后,他的满腔热情迅速变凉,要不是县衙的门牌清清楚楚,还以为是一个小镇,主街只有百十来米长,老百姓住家大多是土坯草棚,行人寥寥无几。
更难受的是,县城外围甘蔗渣堆积如山,县衙从未出面整治过,使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臭味,整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这不是要折寿吗?
后悔也没用,开弓没有回头箭,听取了各镇守的汇报后,又独自骑马在辖区走访了一遍,顺便在青河镇停留半天,然后提笔写信发出邀请,聚集地是大家都熟悉的神龙潭。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的时候,人都差不多到齐了,一番寒喧问候直奔主题。“ 兄弟们,我需要大家的帮助。”
“小弟,遇到多大难事啦?你不是当了知县老爷吗?”万家富问的急切,刚刚大家还在为他高兴,怎么一下子就愁眉苦脸?
“说出来听听,这么多兄弟还能想不出好办法?”许多田也跟着着急。
杨晨旭大概猜到了几分,刚上任的知县千头万绪,尤其是贫穷地方的县官,没银子想干事纯属空想。“小弟应该是为公事求助,青湾县的百姓有福啦。”
“小弟不会让我们捐银子吧?”李晋半真半假的问。
“救急不救穷,合适的投资还是可以考虑。”张子坤很配合的接下一句。
乔璟珀求助的思路就是要他们去投银子,具体做什么产业随便,只要不违法就行,于是便做了个简要介绍。“青湾县十一个镇一百三十个村,水田少旱地多,老百姓主要靠甘蔗换银子,欢迎众兄弟去投资。”
“大姐,你的封地紧临青湾县,可有什么好建议?”李晋的祖传家业受到重创后,恢复的比较艰难,他 想寻找新的机遇重新布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了乔璟妍身上,大姐赚银子的本事没人能比,那个偏远贫瘠的小镇,经过三五年的打造,不仅面貌焕然一新,投入成本也早就收回。
乔璟妍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稍作考虑后开始分析:“青湾县的榨糖作坊差不多集中在县城外围,几个大的镇子也有,我们可以到其他小镇建作坊,运送距离近了,村民可以多种些甘蔗。”
她在盘算一个大计划,因此对青河镇周边的甘蔗产地,作了比较详细调查,应对决策也容易实施。
“还可以送几样农具和耕牛给村子,让他们多开垦一些荒地,从而固定甘蔗的供应。”张子坤补充道,老糖商根基深厚,出奇招才能争取到更多原料。
乔璟珀听的非常满意,赶紧接话。“这主意很好,一个村子两头牛,各家各户轮着用,明年甘蔗产量定会大幅度提高。”
“说的轻巧,一个村子两头耕牛,一下子到哪里去买这么多?”李晋知道耕牛稀缺,多跑几个城镇,十头八头还能凑合。
“不一定全要耕牛,开垦旱地黄牛也可以,大姐的青河镇养了好几百头,赶过河配齐农具就能用。”乔璟珀笑得十分张扬,没想到事情办的这么顺利。
乔璟妍好气又好笑,刚刚只是一个提议,几句话后他就落到了实处,脑子转得也太快了些。“你是不是早就记挂上我那些牛啦?”
“大姐冤枉啊,来之前观摩了你的镇子,那会只是想多学学。”确实是如此,只是意外惊喜来的快。
这边投资人还没确定,自己一两百头牛就出栏了,找谁要银子?“愿意去青湾县投资就举手。”亲兄弟明算账,没人去就一个人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