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因为燕国有顶级的武将、谋士和名士来作为讲师来教授这些孩子们各种知识。
还有刘信和李允儿这两位穿越人士,也会时常来客串讲师,教授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
最重要的还是这个世子陪读班的人员组成。
刘信的未来接班人、燕国世子刘健五岁,典韦之子典满七岁,荀攸次子荀适六岁,吕布之女吕绮玲六岁,颜良之子颜勇五岁,荀彧之女荀诗瑶五岁,金俊之女金若娴五岁,沮授之子沮鹄四岁,徐晃之子徐盖四岁,裴元绍之子裴荣四岁,关羽之子关兴三岁,程昱之子程武三岁,糜竺之子糜威三岁。
其中有不少官员都是因为跟随了刘信,早早在辽东扎了根,而且在刘信治下除了行军打仗时出征在外,其余时间还是非常安定的,便也早有了儿女。
就像关羽,历史上关羽一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直到刘备在荆州得到喘息后,关羽才生下第一个孩子,便是关兴。
当然关羽还有一个稍大些的儿子,叫关平,但那是义子,做不得数。
这一世,关羽没有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早早便生下了儿子,取名关兴。
这样说来,此关兴就非彼关兴了。
还有像程昱这样的,历史上程昱五六十的年纪才生下儿子程武,真是老来得子了,但这一世,程昱在华佗的调理下,虽然也是以四十多的高龄生下儿子,但可比历史早了十多年。
而且刘信麾下有不少文臣武将是跟异族通婚,生下的混血,还真是俊俏无比,恐怕要比历史上的那些孩子要强的多。
除此之外,还有太原太守郭藴之子郭淮,刘信之前就去并州去找过的郝昭,两人都是三岁,这可都是历史上的名人,而且都是曹魏后期举足轻重的人物。
刚开始刘信提出让女孩一起陪读时,有不少大臣还提出了反对意见。
其实这个时代,女子读书识字也不是什么怪事,但都是豪门世家关起门来,在家中教习,这种男女混合的学堂,绝对是首开先河。
大臣们对刘信新奇的构思,确实摸不着头脑。
女子陪读有什么用?难不成我燕国将来还要有女子当官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