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领命离去后,刘信命人把内阁、军部及吏部各位叫了过来,不仅对慕淑这个变故做出了安排,还针对燕国的军事和民生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首先军事上就要进行很大的改变。
这次燕国的三方开战,明显让刘信感觉到兵力还是些许不足,即便有着四大军团,但只要燕国一有进攻性质的军事行动,留守本土的军队势必不会太多,因此造成了此次袁绍奇袭燕京的举动。
虽然燕国有着许多底牌,即使兵力少,也无惧其他势力,但那始终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良好秩序和生活环境,老是因为给别人造成的假象,引来这些麻烦,显然是得不偿失。
燕国军队战力强劲,武器犀利,盔甲精良,刘信自信比起其他诸侯强了不止一个档次,但架不住其他诸侯的人海战术。
且看此次与袁绍的对战,单是参战的兵力就不下十万,分别是率兵来犯燕京的文丑大军四万,与吕布、张晟对峙的麴义大军四万,镇守临淄,抵御关羽的三万大军,以及驻守渤海各个县城的兵力也有两三万,就这些加起来都十五万往上了。
这还不包括袁绍亲领驻守冀州的兵马,南边防御曹操的军队,恐怕袁绍的兵力少说有二三十万。
要知道袁绍那时刚刚接手青冀两州,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招募新兵。
如果给袁绍一定的时间,还不知道能组织多少兵马呢!
刘信通过天眼得到的情报,可是知道,就连仅拥有一州之地的曹操、刘岱等诸侯,兵力已达十数万。
要知道,燕国有着幽州、并州、平州和徐州四州之地,还有新占领的漠南、漠北、倭国四岛、库页岛、夷州和崖州,地盘堪比整个大汉,人口也早已过千万,地理位置优越且无比富庶的青冀两州也远远不及。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燕国的军力,四大军团加上刘信的三个护卫营,三支外籍军团和两支水军,无非才十五六万。
若是单方开战,那还好说。
如果跟这次一样,三方开战呢?
或者几个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燕国呢?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面对汉末这些枭雄,做的再如何谨慎,再如何完备,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