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易将

征兵令 北极星不冷 2728 字 7天前

赵豹赵胜势均力敌,各持己见,赵括用于不用来回拉扯,赵王丹拄着沉重的脑袋,眉头紧锁。忽传太监尖锐的禀报声“报——长平催粮,请我王胜断!”

赵王就像触电一般,打了个机灵,醒过神来咬牙拍桌道:“两位王叔莫再争论,寡人心意已决,立赵括为长平主帅,赐赵王剑,凡有不服号令者,可先斩后奏。即日启程接替廉颇。廉颇老将苦守长平年近三载,辛苦之至,非战不利,非功不致,乃是寡人体谅其年迈,交接过后回邯郸颐养天年。”

“我王圣明,赵国万年......”

第二天一早,赵王尚未用完早膳,太监便禀报言称马服君夫人面王,赵王心想:赵母来访定是为赵括远征之事而来,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带兵打仗这般凶险的事宜了。传令太监唤其入内,胸中便已酝酿好说辞打动赵母。只见那华装贵妇,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香近身。不用多想这便是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将军之母王氏,未及赵母行礼,赵王丹便招呼其上座,“夫人多年不见,消瘦了许多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承蒙王上挂念,妾身一切安好,倒是王上龙马精神,王者之气扑面而来,令妾身耳目一新也。”

“哈哈,托夫人吉言。不知夫人今早来访,可是为赵括将军远征之事而来?”

“然也。”

“儿行千里母担忧,寡人知道,夫人不放心,不过寡人可以保证:赵括将军只需在后方运筹帷幄,冲锋陷阵之事绝不要求。”见赵母摇头不止,赵王丹尴尬的笑着补充,“寡人知道夫人不舍,然赵国需要赵括将军挺身而出,像他父亲一样,为赵国存亡而战,为荣誉而战,还请夫人同意。我赵国四十万将士在长平苦了三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赵括将军带来了希望,眼下只有他能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国家。赵人不能垮,赵国不能亡。夫人能理解吗?”

“王上的担忧,妾身岂是这般顾小利而舍大家的自私之徒。赵国乃是大家之赵国,若我儿如我夫君这般力挽狂澜,妾身定然双手赞同,哪怕马革裹尸,只要能打胜仗,妾身也会夹道欢庆。”

“寡人有些糊涂,那不知今日夫人来访,有何用意?”

“赵括不可为将,尤其是长平主帅!”

“夫人何出此言,是何原故?”赵王吃惊的问道。

“为人母,赵括能得王上信赖,统帅千军万马为国杀敌,妾身当无比荣耀。然而赵括是我儿,妾身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妾身就算闭着眼也能猜到。”赵母一本正经的说,“妾身侍奉其父时,其父为赵国大将,而月奉之供养皆以豢养身怀绝技之门客,门客之数当以‘十’数而计算也;家中门庭若市,结交的朋友更以‘百’数度量;王上与王室贵族赏赐的钱粮丝帛,皆论功行赏转赠于军中有功之将校都尉,深受士卒爱戴。接到出征令,便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积极备战也。反观赵括,昨日接到王上之任命,妾身见他有些得意忘形,趾高气昂接见军吏,致使大家都不敢亲近于他,王上赏赐的金银财宝,他也是全部悄悄藏匿起来,还想着如何购置田产房屋,扩大自己的私有财产,被妾身制止。妾身在想,父子二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其父被国人尊称为马服君,仍是谦逊自检,尚未有如此贪相,赵括莫说打胜仗,战阵不曾亲临就如此不堪,作为赵括的母亲,作为赵国的子民,妾身还是想劝谏王上,另选他人为将,以免贻笑大方。”

“夫人为国着想,寡人实乃欣慰。然赵括将军并非如夫人所言不堪,其军事才能寡人有目共睹,寡人相信他能打好这一仗,至于金银财宝,皆为身外之物,若能打败秦国,寡人将更多赏赐,赵括还年轻,未经历这般场景喜不自胜也在常理之中,夫人多心了。”

“王上,若不信妾身之言,然马服君之言总该信服罢,赵括少年知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之’,然夫君不谓善,曾忧心忡忡的对妾身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赵王丹不言,背着手踱来踱去,如果说赵母的话让赵王不屑,但马服君的评价赵王便不得不正视,赵括担任长平主将,大臣们争议不休,赵王也是顶着压力决定的,但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赵国必胜服务的,眼下不光是大臣反对,就连赵括的亲生父母也持反对意见,难道用赵括真的错了吗?“夫人之言,寡人定当好好思量,但这般国家大事,尚需与大臣议一议方可。”

“王上,妾身之言可供王上参考,赵括堪为大将与否,就看王上心意。不过妾身有一不情之请,还望王上应允。”

“夫人可直言不讳。”

“若王上最后仍派赵括为将,赵括不能胜任大将军之职或长平打了败仗,还望王上不要迁怒我赵家,我赵家百十口老小免遭处罚,您看可否?”赵母一脸委屈,请求道。赵王听到此处,心中大是不悦,赵括为国请命,即将征战沙场,母亲却背地如此诋毁自己的儿子,竟然还提出这般不知廉耻的混账话,反观赵母之言也就心知肚明,说这么多也不过是担心打了败仗害怕受到牵连罢了,果然是最毒妇人心,说来说去还是只顾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哎,可怜的赵括啊,谁来为你鸣不平也。赵王丹收起心中不悦,“夫人既然如此言语,寡人当然不会责怪于家人,今日之事莫要告知赵括将军,以免多想。”

“妾身知晓矣,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