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的告身敕牒差不多整整等了两个月才下来,期间给成山卫陆续送去了四千多两银子感觉血快被吸干了……陈千户说是百户之职其实早就下来了,千户职位是通过层层关系才批下来的,说是京城几位大人和武选司就给了近千两……朱文心里是不信这套鬼话的,毕竟任谁冤大头做久了也都都会有点经验,只怪自己没门路,这冤大头也只得继续做下去……人有时太精明不见得是件好事。
赴任前朱文去了趟县衙,好歹自己得去说一声,一声不吭就走了的话人家说不定会说自己小人得志……
“看来京城兵部的人也没为难你!如今文贵武贱,往后好自为之吧。”
“多谢县尊提点……下官必不敢忘!”
“如今你已是千户,品级还在我之上,莫要自称下官了!”
小主,
“这……”
“无妨,他日若需要你卫所协助切莫推脱就是了。”
“朱文谨记。”朱文拱手道。
见朱文依旧谦恭,解知县不禁心道:“不枉我此次修书与京城的同年……虽说往日一些事情上对你多有亏待,但那也是没有办法……如今自己升迁在望,此番也算是对你的补偿吧!”
朱文自然是不知道此次升为千户会与知县有关,虽说主要是靠花钱打点,但解知县写给京城同年的信中却是把朱文的过往好好的夸了一遍,否则他的任命可能还要拖上些时日,指不定还得跑趟京城。
朱文上任是在卫城催促下才出发的,带着转调过来的张岳李力二人领着四十名手下,先去了成山卫见了唐指挥使献上谢礼,领了敕碟告身官服,拿到了军籍户贴。晚上又请了众位大人在城里最好的酒楼吃了一顿,送上一些“土特产”……
第二日一早唐指挥使便随手让一位姓蔡的指挥佥事陪同朱文前往寻山后所,队伍出了南门沿官道一路往南也就六七十里地,蔡佥事骑着马一路介绍着沿途景色一路,朱文三人坐着毛驴认真听着还时不时的捧上一两句。只是这一路下来所见墩堡多是残破不堪,据说有些早年间毁于倭乱不少都是后来重新修砌的,如今已过去多年。这些年未遇倭寇侵扰,加上军户们逃的实在太多,也就没人去守墩了,烟墩也就越发破败不堪了……
一路走的不快,蔡佥事甚至还想绕道去别处消费一下……
第二天路过一个种菜的村子又走了一段路,蔡佥事一脸遗憾的指着前方一座小城说是已经到了寻山后所城……三人边走边估计,觉的城墙长宽也就三百米左右,高六七米,还挖有壕沟,看着还算不错,城外还有些庙宇建筑之类……到了东门也没见到卫所官兵,倒是有农户见了他们就撒丫子跑进了城里……蔡佥事有些不悦,也不进城就那么等着,朱文三人也只得陪着。
过了好大一会,几个穿着旧官服的卫所官急急忙忙的跑了出来,朱文一见就乐了,有几个都见过!
为首的正是寻山所的两个千户,领着三个百户,其中一个姓黄的千户在莱阳县围剿乱民时打过交道,满脸堆笑的见过蔡佥事引着几人进了城直接来到千户所公署。
蔡佥事直接坐在主位让朱文三人也坐下,开始冲着点头哈腰的几人交待相关事宜。看着蔡佥事在那唾沫飞扬如同教训孙子般的训斥着卫所官们,朱文三人尴尬不已。
接着便是设宴款待,酒足饭饱后让人护送蔡佥事回成山城,蔡佥事揣着朱文给的所谓辛苦费在卫所官们诧异的眼神中依依不舍的与之告别,走前还不忘叮嘱黄千户照顾好朱文……
如今就剩下朱文和黄户两人,一个心中老大的不愿意,自己在这好好的却空降个副千户过来!瞧这样子还深得唐指挥使赏识,不能得罪!实在是麻烦……
“黄千户,如今这寻山后所到底情况如何?”
“这……实不相瞒,如今卫所兵丁只剩三百一十二人,平日里也无操练……”
“军匠呢?”
“所里军户有活路的能跑的都跑了,军匠也是如此。”
“不是有五十多顷地吗?还养不活这些人?”
“莫说五十多倾……就是有上百倾地也养不活!祖辈耕种军田,不光自给自自还有富余,如今军田被士绅侵占手里剩下的都贫瘠之地种出来也不够吃的,自打归了地方每年春秋两税加上杂税便于农户无异了,给的粮饷还不够养活自己的……春秋两班更是凄惨如同徭役,以往是修河堤或是做些营造之类的苦力活,口粮自备饷银又少,层层盘剥下更是活不下去,如今则是去蓟镇修堡打杂,每逢朝廷征调班军时,弟兄们哪个不是能逃就逃?说实话也就我们几个还能捞点能够过的下去,底下那些个不够资格百户撑死也只能算是个佃户……根别说军户们了……”
朱文目瞪口呆的听着黄千户在那吐苦水……
“已经糜烂到如此地步了?”
“差不多吧,也不知陈千户为何要趟这趟浑水,你这是自跳火坑啊!以你功绩在县里做个练总不比在此逍遥自在?下官实在想不明白!”
“这个……我既然来都来了,也没法后悔了。如今得先种地养活自己,可还有空闲田地?”
“田亩混乱,不少抛荒地都是有主的,一旦开种了到时就等于白忙活,得去县里打官司,最后便宜了那些士绅!”
“驻地总该有的吧?”
“若只是陈大人带的那四十来号家丁驻城里即可……”
“我打算补充满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