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月球基地扩建中

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有关2MW高温超导直驱电样机的实验资料。

相信这个技术交给315研究所之后,将有助于他们超导体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拓展。

几天后,唐欣重新学习整理后就叫来周海峰,让他拿去交给315研究所。

“院长,您简直是我的神啊,家人这么快就解决了315研究所纠结半年的问题,谢谢院长。”

“不客气,你好好完成你的设计方案,希望早点听到你的捷报。”

有了院长的这份实验数据,周海峰更有信心了,“是,院长。”

可控核聚变装置被运输到月球上直接被送到基地那边安装,同样安装好的还有氢原子核提取设备。

月球上有许多氢原子核,在五号地区月壤中发现的天然玻璃珠,月球背面也曾发现过玻璃珠,它们都是在小行星撞击过程中形成。

这些玻璃珠长期被太阳风轰击,捕获了不少的氢原子核,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水,储量估计可达上千亿吨。

氦-3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可控核聚变燃料,它们大量存在于月壤中。

完全不用担心不够用,有科学家计算过,只要使用8吨的氦-3,就能产生足够我国消耗一年的能量,而月壤中的氦-3储量超过100万吨。

由于月球上的基地建设的比较分散,运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唐欣也在考虑在月球上修路的问题。

经过多次实验,她觉得使用激光融化月壤造出更坚硬的层状物质材料,有可能在月球上创造铺面道路和着陆坪。

尽管这项实验是在蓝星上使用月尘替代物进行,但这项研究发现展示出技术的可行性,表明其可在月球上复现,从而成为“月球铺路的一小步”的重要成果。

月尘是对月球车的一个重大挑战,因为低重力,月尘受干扰后会到处漂浮,并可能破坏设备。

因此,像道路和着陆坪这样的基础设施对于月球上缓解尘土问题和促进运输十分关键,

但从蓝星上运输建筑材料成本高昂,因此,有必要使用月球上的现有资源。

在45毫米激光光斑上输出3千瓦激光功率,在EAC-1A粉末床上打出可以互相套嵌的结构。

用二氧化碳激光融化了一种被称为EAC-1A的细颗粒材料模拟月尘在月球上如何被聚焦的太阳辐射融化成固态物质。

实验了不同强度和大小的激光束(分别达到12千瓦和100毫米宽),以创造出坚固的材料。

利用45毫米直径的激光束制造出一种三角形、中央空心的几何形状,大小约250毫米。

这种三角形材料可以彼此相嵌,在大面积月壤中创造出坚实表面,作为月面铺设道路和着陆坪的材料。

在45毫米激光光斑上输出3千瓦激光功率,在EAC-1A粉末床上打出可以互相套嵌的结构。

在月球上再现这一实验方法需要从蓝星运输一个约2.37立方米的透镜过去,以作为阳光聚焦器代替激光。

因此,其所需设备体积较小。

这个实验还需要去月球上进行验证,唐欣也不能百分百保证这个实验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