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的胡须已经掉完。没再长出新的胡子。曹丕的文臣武将有些奇怪陛下什么时候开始清理胡须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虽然曹丕是皇帝,可是也不能如此不讲究,如果先帝在就好了。
这段对峙的时间里,曹丕的属下官吏们也有些焦虑烦躁。敌军就在眼皮底下,任谁都不能当做无事人安心睡好觉。除非早就想好破城投降的人,他们是无所谓的。最好是早些破城早点投降,早点享受安心生活。
不过曹丕对这些臣子的心思没时间去琢磨,他迫切关注着山口、高昌和乌孙王队伍的动向,根据情况随时做好应对措施。
他已经构想好,最差的结果就是高昌防御被破,那么他可以退往西面的交河城,交河城也是和高昌城一样的防御设施。
如果交河城被破,他可以继续向西撤,依靠车师西面东且弥、西且弥以及毕陆乌贪等领地再做周旋。
假如蒙起军败了,那么高昌对峙局面打破,也算是好的转机。而如果乌孙王败了,那就是对乌孙部落最大的打击,他们没有任何发击之力,此时曹丕就可以趁机把乌孙部落收入囊中。也是好事。
最好的结果是乌孙王和贼军两败俱伤,这样西域和乌孙两地都尽归他所有。
这么盘算,曹丕反而有更大的机会能够占得便宜。
乌孙王大军气势汹汹向东行军。
现在已经入夏,水草正是丰盛的季节。牛羊成群结队放牧。
乌孙王的大军所到之处,不管是自己部落还是其他部落,见到粮草和牛羊都要搜刮。
曹丕命令队伍不要反抗,任由乌孙队伍掠夺。
“不必吝惜这些东西,这点损失早晚会千百倍讨回来的。”
曹丕的心腹官员听了懂得都懂。不会多言。
因为曹丕以及其他部落的纵容,让乌孙军队兵卒开始变得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他们感觉自己的队伍横行无忌所向无敌。
乌孙王也很满意,他把这个误解成士气高涨。对攻打海头城势在必得。
他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在高昌城外和曹军对峙的蒙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