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跟着附和了一句,他的内心隐隐有被触动,争强之心似是被重新点燃。
好男儿怎能一直沉迷于酒色,他自己在征北军中虽有“开元盛世”的丰功伟绩,可那三人哪个比他差了?
那朱棣本是庶出,却发动惊天的“靖难之役”,夺嫡成功后世袭了将军位,世人暗骂,大儒方孝孺公开嘲讽又如何,最后还不是成王败寇。
而且这个朱棣更是在征东军中开创“永乐盛世”,比他李隆基的“开元盛世”也不遑多让。
那赵光义是“陈桥兵变”的主要参与者,他哥哥赵匡胤能成为征南将军,他功不可没。
是征南军中以文治府的确定者,加强吏治整治,严惩贪官,使得征南军府经济繁荣。
还有最后那位刘彻更是不凡。
他击溃匈奴,开拓西域,闽越,西南,创建丝绸之路,在征西军府中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成就。
这么一想,他李隆基的确要戒骄戒躁,虚怀若谷,不能让征北军府就这么被其它三家给比下去了。
刘彻眼看四家已经初步达成协定,又跟三家商讨起出城的细节,何时出城,怎么出城。
最后商议出等京城戒严结束,也就是三日后上完朝午时,四家统一行动。
倒是怎么确定其它三家也在强闯城门这个问题让众人犯了难。
别其中一家使劲杀出城门,结果发现其它三家毫无动静,那不是乐子大了吗?
结果,刚好酒足饭饱的“妖僧”姚广孝轻描淡写地来了句:
“这还不简单,每家派一小队心腹人马听命于东南西北顺序的上一家,到午时由这一小队人马先行开路不就行了。”
众人一听,大呼“真妙”,纷纷赞同如此行事。
四家对于离京有相同的意愿,犯不着为了坑别人,而去狠狠地得罪对方,更何况还要搭上自家的心腹。
等四家都出了城门后,这小股人马再各自回到自己的阵营中。
到那时,四征军府已经算是共同造反,将与天下为敌,同盟依然生效。
这个姚广孝果然可怕,刘彻对于此人又忌惮了三分。
等商议完所有细节后,刘彻又关照其它三家这三日内当安分守己,低调行事,先看看小朝会上这个皇上想干什么,有什么要求尽量先答应稳住他。
宾主尽欢,离散而去。
“督主,这三家可信吗?”
等宾客们走完后,赵充国忍不住忧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