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的利益,整个朝廷都被惊动了。
户部尚书钱尚礼,本来还磨磨蹭蹭的往边城而去,现在短短两日时间,就收到了皇帝陛下的三封圣旨,都是催促他尽快赶路的。
这圣旨崔臣子赶路,也只有永嘉皇帝干的出来。
正是因为朝廷对边贸的态度,使得一些观望的商人,下定了决心。
做生意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那些大商家们,一合计,与其等待谈判结果,不如提前行动。
于是乎,一些积压的货物,有价值的东西,纷纷运往叶城,这才造成了眼前的景象。
赵醇在县衙,头疼不已,这城里的货物都快将这座小城给堆满了,再来几天,就要搬到城外去了。
每日都有商家来请见,询问使团开赴日期,他们打算一起前往,顺便兜售货物。
这些商家背后都是大势力,都不好得罪。
奈何使团副使钱尚书还没赶来,一应出使的仪仗兵丁,国书国礼都还没来,他也只能等着。
于是,钱尚书城了最惨的那个人,不仅被人在背地里暗骂磨蹭,每日还有雪片般的书信交到他手里,师生、好友、同僚、权贵什么人都有,清一色都是催他赶紧赶路的,威胁、乞求、暗示什么言辞都有。
尼玛,劳资特么就两条腿,又不会飞,一日最多也就走百十里路,再怎么赶路也要时间啊。
钱尚书欲哭无泪,但是从上到下,都在催他,他也只能忍着,每日加急赶路。
一路上被颠的快散架了,第二日还得坚持出发。
......
就在赵醇头疼的时候,郑钧忽然来报,北绒来人了。
赵醇闻言,顿时大喜,立马站起身,就迎了出去。
远远的看到三名北绒人,在县令的陪伴下,往县衙而来。
赵醇想了想,又反身走了回去,回到内堂端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喝起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