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大宋新闻业

“咱们不评价某一个学说好不好,但变法好不好,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解放思想,就是要跳脱既有的条条框框,只要能把变法搞好,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就是大道所在。”

“道理是如此。”

苏轼在杭州担任通判三年,有些地方官经验,当即说道,“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地方拒不执行新法,或者变相执行新法,甚至是曲解新法的本意,不仅导致变法效果不佳,而且惹得民怨四起。”

赵顼点点头,显然,对于这个情况他也是了解的。

宁野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道:“你们所担心的,无非就是地方官要么是保守派,抵制或者胡乱解释新法,百姓不明所以,跟着反对,要么就是下面的人为了完成指标或者谋取私利,强制变相推行新法。”

“是的,天下这么大,总不可能每个地方都从中央派人监察新法落实。”

“这还不容易?”

宁野用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字,众人凑近一看。

“办报?”

赵顼眉毛一挑。赵顼在位时期,北宋其实已经有报纸了,主要为官报和小报两种。

官报又称邸报、朝报,由诸路州郡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传发,主要刊载的内容是皇帝的诏书、政府法令等。

小报肇始于北宋真宗、仁宗年间,时人称之为 “单状”,或假冒为 “朝报”,内容丰富多样,但真实性有所欠缺。

不过,宁野建议的“办报”肯定不是这两个。

宁野写完后,当即走到书柜处,从一整面墙打造的书柜里,取出一沓现代报纸。

没想到吧,系统居然还给咱的学校配备了报纸!

“我指的办报,是指用现代模式开办大宋新闻业,不是你们已经有的那种原始的报纸,这个是我们现代的报纸,你们可以看看。”

赵顼和苏轼等人看到现代报纸,立刻挪不开眼。

他们心里不约而同浮现了一个问题,这份薄薄的报纸,当真能改变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