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百多具只是前期实验机器,就看这一次实验结果了,可行了那么几千几万的机器人马上就会送到前线。

“好,我们一次性突破恒达河,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铁年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能够穿透每个人的心灵。

啪~

他把手中的指挥棒狠狠地砸在沙盘上,沙粒四溅。他直起腰来,目光如炬地盯着墙上挂着的大地图。他的手指在新约里三个字上轻轻滑过,仿佛已经能够感受到那座城市的呼吸。

“我们必须一鼓作气,最好在一天之内把联军击溃!”铁年的声音充满了决心和斗志,“然后,我们将直捣黄龙,抵达新约里城下,让敌人见识一下我们真正的实力!”

指挥室众人被他的话语所感染,纷纷挺直了胸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们也相信,在铁年的带领下,他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此刻,整个指挥部仿佛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笼罩,那种力量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来自于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他们知道,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尊严,更是为了保卫家园、守护和平。

随着铁年的一声令下,整个指挥部瞬间变得忙碌起来。

野外离着恒达河三公里外一片密林,士兵们开始紧张而有序地准备战斗物资和装备,更远处的炮兵们则开始调整炮位和角度,准备随时向敌人发起致命的打击。

而沈飞则带着他的机器人部队来到了山头的前沿阵地。他们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他们将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而战斗到底!

另一边

阿斯德透过手中的望远镜,紧紧盯着前方那片被黑暗笼罩的战场。他亲自策划并指挥的这次大范围、多层次、立体式的突袭进攻战,正在按照他的预想一步步推进。

随着最后一波战机呼啸着消失在夜空中,阿斯德慢慢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这场战斗,无疑将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又一次辉煌战绩。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在悄然滋生。

不知为何,阿斯德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以往参加战斗的画面。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当他还是一名团长时,他带领着一支坦克部队,在短短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就将这支原本不起眼的部队打造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常胜团。

那些日子,他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他们驾驶着坦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次次将敌人的防线撕得粉碎。阿斯德记得,那时候的他,充满了激情和斗志,每一次胜利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此后几年,阿斯德的军事生涯一路飙升。他升为师长、军长,指挥的部队也越来越庞大。从最初的30辆坦克、20辆装甲车,到现在指挥着300辆坦克、500辆装甲车,还有二十万精锐部队的联军司令,他的权力和地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阿斯德也逐渐感受到了孤独和寂寞。他开始怀念那些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怀念那种简单而纯粹的战斗情感。他知道,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团长了,他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和使命。

想到这里,阿斯德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将思绪拉回到现实。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他还需要继续保持警惕和冷静,带领他的部队取得最终的胜利。只要他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更加辉煌的战绩。

此时此刻,由一个装甲师、两个机械化师、装备100辆t—72坦克、200辆bmp—1步兵战车,以及大量火炮、反坦克导弹、其他技术兵器的庞大攻击机集群,已经在恒达河南岸严阵以待,只等工兵将浮桥架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动起来,将东方国彻底淹没在装甲洪流当中........

阿斯德对自己此次导演的进攻作战满意的难以自持,雪白的脸上始终挂着洋洋自得的欣喜笑容,因为他知道这次代号为“左勾拳”的攻势,一旦开动,他所指挥的联军部队,即将成为一团凶猛的拳头,砸开东方国中部集群的防线,

进而化作凶猛的左勾拳,将东方国号称实力最强的南部集群,和那个所谓的名将铁年的脊梁骨打断,只不过他自认为的所谓杰作,并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就比如刚刚抵达前线的纳伊尔,就对阿斯德说道:

“兄弟,我觉得你还是太小心点了,一百年前,就以秋季的库尔斯克会战为例,当时的A国的装甲部队无论在技术状态上,还是在技战术性能上,都远远超过我们B国的装甲部队,可是后来呢?我想全世界都清楚最后的结果,而我们也从中总结出一套堪比真理的结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就是在双方实力对等的情况下,谁的坦克装甲车辆多,谁就会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当下,我的前线侦察兵告诉我,东方国的装甲部队好像在先前的战斗中汽油用完了似的,根本不见踪影,我想就算他们东方国有坦克,也不会超过100辆,可我们这边,加上装甲车可足足超过300辆,这种三比一的绝对优势面前,就算上帝降临也会把他们碾成齑粉!”

“纳伊尔将军,我善意地提醒您一下,中国研制的新式坦克的性能的确很先进,但是情报显示,东方国有一批高科技装备运往了前线,我觉得还是小心一些。”副官勒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