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时日无多速攻之

事实上,赵括的担心、李牧的护航都有些多余。

虽然周骐比之李牧,或许还是有些不如,但到底也是宿将一名,更以搏虎之力去扑杀一只绵羊,若是还要出现纰漏,那也有些对不住他代地边军的出身了。

果然,不出半个时辰,小型的部落便已经被周骐斩落在马下,并无一人得脱。

甚至这样一场简单的战斗之后,作为指挥官的周骐还有些意犹未尽,才堪堪吃过了午食,便央求这要尽快启程赶往下个目标点。

赵括对于这样的要求自然是喜出望外,没有谁比赵括更知道时间的紧迫性了。当即,赵括便宣布,每战过后只休息半个时辰,便要继续前进。

闻令的李牧和周骐皆是微微一愣,虽然兵贵神速,但有必要这么赶吗?

当然,这样的疑问,两人都是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上将军这样决定,定然有他的深意,自己只要服从便是。

事实上,赵括下达这样的命令,原因很简单——时间不够了!

这样的小型战斗,最多只能算是前菜,甚至若是将时间线稍稍拉长来看,这样的战斗连前菜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真正战斗前的热身而已。

之所以这样一个个攻过去,不断地热身,除了要尽可能地拔掉中路的钉子,减少胡人的实力之外,最大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锻炼和磨合将领和部队。

不仅仅是锻炼周骐这个已经很优秀的将领,更多的还是磨合部队——代郡本土的部队和自己从上党带来的部队。

赵括必须要让这两只部队在真正的大战之前做到亲如一家,做到真正地如臂使指。

目的也很明显,倒不仅仅是很快就要面对的装备落后的胡人,而是正在路上的燕军。虽然不知道燕军具体发出了多少兵力,但想来绝不会少于十万人马。

而赵括的手中,所能真正调动和指望的,也就这区区三万兵力,想要跟燕国倾国之军去对抗,就必须令行禁止,绝对地服从,更要互相信任、配合默契。

而想要做到这几点,磨合就是必须的。赵括的打算是好的,但矛盾点也就在此。

要磨合,就需要一场场的战斗;而一场场的战斗,就势必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本身就跟赵括所谓“速战速决”的战斗思路相悖,不仅增加了大军暴露的风险,更要命的是,燕国的大军和赵王的王命,就像是套在赵括脖子上的绳索,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收束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括很清楚,燕军的到来或许还有一段时间,但赵王的王命,或许已经在路上了,若是自己不能在赵王王命抵达前完成调度、完成对胡人的削弱,整个代地的布局就将毁于一旦。

而为了这个目的,赵括不得不下达这个命令——战斗中没法抢时间,行军的时间也没法少,那就只能抢战士们休息的时间——不顾士兵的疲劳,接连不断地行军、战斗、进食,再行军、战斗......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