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七万对二十四万,到底要如何取胜。
“魏军呢?”李牧似乎不死心,即便楚军已经无法寄予希望,转而又把主意打到了魏军的身上。
韩之国东北边就是魏国,长长的韩魏边境,让魏军的开入变得很是简单。只要魏王想,即便是从大梁出发,魏国的大军用不了几日便能抵达新郑城下。
可问题是,魏王会愿意吗?
赵括很快给出了答案,道:“凡是无利不起早,再加上去岁周地之事已经把魏国的胃口给养叼了,要是我军不给出足够的利益,魏王是不会派兵援助的。”
“信陵君岂会眼睁睁看着秦国做大?”李牧再度问道。
“信陵君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秦国做大,但同样,信陵君也不想我赵国做大。”赵括无奈地摇了摇头,道:“若是没有这信陵君或许还能以金帛玉器说动那魏王,可有这信陵君......”
“哎......”赵括也是无奈地苦笑着。
的确,当一个聪明人做自己的盟友的时候,那自然是惬意无比了,可当一个聪明人跟自己有了利益冲突,甚至是成为了对手之后,往往会变成最讨厌的人。
因为聪明,所以他总能找到对他最有利的条件;
因为曾经互为朋友,所以他也很能找准自己的软肋,逼迫自己就范。
一番苦笑之中,赵括心中也是隐隐觉得,此战过后,或许灭魏的计划也该提上日程了。自己和赵国不能再被这样一个腐朽的魏国所拿捏了。
“若是以韩地与魏国平分,可有可能换取魏国的援军?”李牧显然还是不死心,随即继续问道。
“韩之国区区之地,除却新郑之外,几无有用之地,若不将韩地之新郑给了魏国,魏王与信陵君势必不会罢休,可若是给了魏国,那我军占据此处还有何意义,还不如将韩地送还给韩王,我军退守轵城算了呢!”赵括的语气明显更加不悦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哎。”李牧深深叹息,道:“看来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不,应该说,我们从来靠的都只有、也只能是自己。”赵括摇摇头再度否定道。
“不过,该派出使者的还得派出去。”赵括随即又接着话头继续说道:“请不请他们来,那是我们的事情,来不来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来了正好为我抵御秦军锋芒,不来,那就是藐视我赵国,背叛我赵国。来年进攻之时间,也就有了堂堂之名了。”
“是。”李牧立即答应道。
“至于新郑。”赵括继续说道:“能守到燕北之军南下那自然是最好的,即便是守不住,有赵韦的三千重骑,护送我等回返上党,总还是没有问题的。”
“是,末将受教。”李牧随即再度答应道。
当即,一番讨论之后,李牧随即再度投入到了紧张的防御布置之中。
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就在赵军如火如荼地进行调动、准备防御新郑之时,秦军的主将王龁却也已经接到了来自蒙骜的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