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何雨柱完成了大学课程后,
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迅速定位到农业区。
他取了几本书,找个安静的位置坐下来认真阅读。
他的农学知识随之“农业+1”不断增长。
掌握温室技术虽然需要一定的农学基础,但这对何雨柱来说不是问题。
仅仅过了半天,
他就把基础农学掌握了大半。
按照这节奏,
他有信心只需三天就能完全掌握所需的全部知识。
“你在这儿看农业方面的书啊?”古月歌为了找参考文献来到图书馆,结果发现了专心致志读书的何雨柱。
走过去一看,何雨柱竟然正在研究农学,令她十分惊讶。
何雨柱抬头解释道:“是啊,快冬天了,家里也没备着冬季储备菜,所以我打算自己种点!”
虽然古月歌的专业与农学无关,但一些农业常识还是有的:“这都入冬前了,
这天气哪里还能种出菜呀!”
何雨柱微笑回答:“我计划研发一项新技术——叫温室大棚,就是无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
都能够在室内模拟适合植物生长的小气候。
这样的话,
即使在冬天也能享用到新鲜蔬菜。”
对于这个设想,古月歌感到既好奇又疑惑:“真能在寒冬里种出菜来吗?
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呀!”
何雨柱鼓励地说:“完全可行!你考虑一下,冬天为何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呢?”
经过思考,古月歌答道:“是因为寒冷的气温,导致植物很难存活吧。”
对此,何雨柱补充道:“对极了。
所以,如果我们能为植物创造一个温暖稳定的生长环境,你说它们是否就能够茁壮成长呢?”
小主,
此时,古月歌仿佛看到了希望:“有道理,听上去似乎行得通。
只是,要如何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宜生长的小气候呢?不可能是在家中腾个地方出来种菜吧?
即使这样做,温差变化这么大,植物也可能无法适应。”
何雨柱笑着解惑道:“这就需要用到我所说的温室大棚了。
这项技术主要利用钢架支撑,搭配塑料膜与保温材料。
塑料膜具有透光性,阳光穿过塑料膜,进入棚内照射到土壤和植物上,使棚内温度上升。
热量由于薄膜的存在无法轻易散失,在棚内得以积累。
到了正午热量过高时,通过通风调节温度。
夜晚气温下降时,则通过覆盖保温材料保持热量不外泄,
从而营造出一个恒温的生长环境,确保植物健康快速地成长。”
面对如此详尽且逻辑清晰的说明,古月歌不禁敬佩道:“哥哥,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虽然我还不是很懂所有技术细节,
大约的要点,我已经理解了一些。
我觉得你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其贡献可称得上千秋之功。
这样能让华夏人在冬季也能够吃到新鲜蔬菜,到时自然不会有人再因为食物不足而丧命。
我不知道我能为这件事做什么,
但如果能看到温室大棚的问世,这将会是我一生中的荣耀。” 何雨柱微笑着回答说:“可以,当然可以。
但是,你得有心理准备,
这绝对是一项极其劳累的工作。”
古月歌摇摇头说:“没关系,当我之前研究电动车的时候,足足花了两年时间几乎没有休息,只是为了实现我的心愿。
只可惜,我的能力有限,没能将梦想变成现实。
现在你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多艰难,我都会坚持下来。
如果有需要的话,别客气,尽管说就是了。”
何雨柱笑着说道:“那行吧,既然你也愿意参与进来。
那就麻烦你在三天后,来我家找我,我会带你去个特别的地方。”
古月歌兴奋地点着头:“没问题。” 转眼三天过去了。
此时的何雨柱在农学方面的造诣已经到了极高的境地。
这天,
他带古月歌来到一条通往书院的路上的一座面积约1000平米的四合院。
望着眼前这座恢弘的院落,古月歌惊叹道:“哇,真是座庞大的宅邸!一看就知道是以前权贵们的住处。
柱子,我们为什么要来这儿?”
何雨柱拿出一把钥匙,打开了房门,说:“噢,这里是我所有。
虽然还没有整理,
幸好空间很大,我们可以在这搭建温室大棚。
所以,今天我们先来把这地方彻底打扫一下。”
面对着这样的景象,古月歌惊讶得说不出完整的话来:“你说……这里也归你?”
何雨柱点头确认:“嗯。”
古月歌惊叹不已:“我的天,这里的面积恐怕有1000平米。
这么大一片四合院竟然是你的私产,这简直难以置信。
这还是你不包括之前的其他物业。
比如在南锣鼓巷有两处房屋,
还有一栋位于正阳门前的小别墅。
而现在,这里居然还有1000平米的四合院。
你真是未毕业就已经达到人生巅峰!”
何雨柱轻笑回应:“也没那么严重,只是一处居所而已。
而且这些也不是我自己买的。
当时我协助军事管理委员会捉拿了几位重要人物,因此获得了不小的功绩。
军管会为了表彰我的贡献,就把这座宅子作为奖赏给了我。”
古月歌仍然震撼:“你还立下过如此伟大的功劳,为什么你16岁就能如此出众?
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事无成。”
何雨柱笑道:“也没这么夸张啦,只不过是运气比较好一点,比人家更加勤奋一点罢了。
如果你也全力以赴,一定也会拥有同样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