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泡水后的麻线分成细丝,头尾劈开,用手将麻丝正反方向拧紧,这是制麻线过程中最费时间且枯燥的部分。一整天都需要坐着,只有手部不停的搓着线,一两天下来手掌都起皮抽筋了。
白天的时候绩麻线,晚上就将绩好的麻线用木棍挽成一个个麻团,就跟平常见的毛线团一样。
这时候的麻线团还不能直接用来织布,因为现在的麻线有很多的毛刺,而且抱合力差,需要用玉米粒熬成粥用来上浆,玉米淀粉可以提高麻线的韧性和平整性。
没有玉米就用木薯淀粉熬制的浆糊来上浆。
上浆需要将麻线绷直,用两根竹竿相隔几米插在地上,将麻线缠绕在两根竹竿上,尽量缠紧一点,然后用浆糊均匀的刷在纱线上,等纱线干了之后就可以进行织布。
织布得做个简单的织布机,在这之前先用麻线做两双麻鞋,草鞋还是太磨脚了,麻线做的更舒服些。
有一种最简单的织布方式,就是用四根木棍绑成一个正方形,用麻线缠绕在相对的两根木棍上作为经线,取另一个麻线团作为纬线方式织紧,每穿过一次线都要用竹片将线压紧。
用这种方法能快速的得到一块布,但这种方法织出来的布不牢固,一剪开就会容易散架。不过可以临时织出来做一身替换的衣服。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像打毛线衣的方式,用四根细细的针直接将麻线织成衣服或者用钩针钩织的方式,这种方法就是织出来的东西不能裁剪,织出来是啥就是啥。
幸亏在学生时代有丰富的织毛巾和从小看妈妈织毛衣的经验,先给自己织出来一双袜子和洗脸用的洗脸巾。
再织出简单的长袖衫和长裤,终于能将身上快穿成抹布的衣服换下来用草木灰清洗干净放好。
刚织好的麻衣也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然后拉直晾晒,反复漂洗可以洗去之前涂抹的浆糊。虽然麻衣看上去很粗糙的样子,但实际穿起来却格外柔软。
如果要织出结实耐用的布还是要再做一个织布机,不过相对于大型的织布机和现代工厂中的织布机器比起来王小暖这也只是荒野简单版的。
王小暖之前有在网上看到过一种家用小型织布机,构造和操作也比较简单。
织布机整体分为框梳理板、前后线轴、梭子、线轴交换控制器、线轴交换控制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