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玉萍姐领着万兰去了私塾。见到先生之后,就把万恩要来此处读书的事情讲了一遍。
开设私塾是那是先生的一种生计,多一个学生,自然要多收一个人的学费,哪有什么不可以的?当即就同意了。
次日一早,万兰就领着万恩去拜见了先生。先生见这孩子长相清秀,也很懂得礼貌,自然十分喜欢。
万兰为儿子交完学费,对万恩再三地嘱咐了一番,也就回家了。
万恩跟着先生走进了教室,险些没把万恩逗乐了。
黑洞洞的两间房子,只有十张书桌,桌椅都是用白桦木制成的,连点颜料都没刷,尽是白色的桌凳。
凳子上坐着八个蒙童,最大的也没超过十岁,背着手,挺直了身子,两只眼睛好奇地望着万恩。
万恩皱了皱眉头,心里暗道:“我在这里能学到什么?”可母亲之命,不能违背,也就在最后的一张课桌上坐了下来。
先生开始讲课了,不过就是学学写字,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东西。
万恩都能达到现在的初小水平,怎能还学这些?但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只能穷于应付。
一天,他实在熬不住了,就偷偷地向先生讲了实情。先生以为他在吹牛,当下就给他出了几道自己都答不上的算数题。
万恩微微一笑,不到两分钟就答完了。先生看了看,也看不看过程,见得数与自己知道的一样,也就认定他答对了。
既然人家的知识比自己都高,还教人家什么?就准许万恩随便到室外去玩,但有个规定,不经过先生的允许,不得随意走出私塾的院子。
万恩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只好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实在忍不住这样的寂寞与无聊,便向与母亲讲述了实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万兰听完,也觉得念这样的私塾没什么必要,但为了拴住儿子,就给万恩买了四只小羊,与一个叫刘二小儿的放羊娃搭伙去放羊。
关家屯西有大河,南、北、东尽是大山,草深林密,加上气候十分湿润,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珍贵药材,每到春暖花开之时,就有好多外地人来这里采药。
万恩对刘二小儿问道:“这些外地人大老远地来这里采药,药材是不是很值钱啊?”
刘二小儿天生脑袋就不大灵光,除了放羊之外,他什么也不懂,咧着嘴笑道:
“可能是吧。听说这玩意挺值钱,哪天你到集市上打听打听去。药材的种类很多,我也不知道哪种药材最挣钱。”
关家屯盛产水果,人称水果之乡。村东头的荒地上设有集市,每逢农历二、五、八日,人们都来这里交易。
说话间就来到了端午节。每逢过年、过节的头一天,都设有集市,万恩让刘二小儿一个人放羊,他自己却去了集市。
骄阳似火,路旁的大杨树洒下一片荫凉。树下屋前尽是临时搭建的铺子,人流穿梭,极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