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花沉着个小脸儿,从心底逸出一声喟叹,在湘君身旁坐下。
湘君见大家伙的脸色较为沉重,淡然地一笑道:“万物循环,枯荣有序,有得必有失,这是自然的规矩。我给你们讲一段黄鼠狼口袋的故事吧?”
田玉秀揽住湘君的胳膊,笑着道:“我愿意听。”
湘君微微一笑,便开始讲道:“从前有一户姓贪的家人,主人名叫贪欲,有一天他在山上打柴,在山坡上捡到一个小口袋,他见袋子不错,就带回了家。
“贪欲的家里很穷,已经无米下锅,为了糊口,就拎着捡来袋子到附近几户人家去借米,打算明天把柴买了,再买米还给人家。
“走了两三家,在一户姓张的人家借了二斤白米,一家三口人煮了一锅稀粥,这一天也就熬过去了。
“第二天恰巧赶上雨天,不能到城里去买柴,依旧没米。正愁到谁家去借,发现袋子里还有二斤白米。
“以为是那户人家称错,也就没有吭声,就将这二斤米倒进锅里,煮了一大锅稀粥,勉强度过了这难熬的一天。
“次日煮饭时,发现米袋子里的米一点也没有少,贪欲也就明白是袋子的缘故。他就倒出一升米,上秤一称,袋子里还是二斤,一点也没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饥饿的问题解决了,贪欲在想,反正白米无穷无尽,不如解决一下零花钱的问题。这天他试探性地倒出了两斗米,见袋子还是一点没有少,就背到集市上去卖。
“第一次卖了不到一两银子,拿出一些散碎的银两,买了少许的酒肉,乐呵呵的回家了。全家人欢天喜地的吃了一顿。
“得到甜头之后,贪欲每天如此,都倒出两斗米,然后背到集市上去卖。吃喝不愁了,零花钱也有了,可他觉得整天背米太累,就买了一头老驴。
“由每天倒出两斗米,改为每天倒出四斗米,兑换成钱之后,发现袋子里还有四斗米。他见这米越倒越多,就试探性地增添了两斗米。
“几天过后,他又不满足了,这样一点一点的卖下去,什么时候能盖新房、什么时候能有属于自己的大片土地?
“于是他就买了一辆马车,倒出无数斗的白米。一天一车,卖往城里的粮行。他见粮行的老板们个个都是肥头大耳,光动嘴不干活,雇了一大堆活计。
“一合计,反正白米有好多,手里也有了银子,他一下子就买了十辆马车,雇了二十多个伙计,往各地粮行运送白米,他整天待在家里,坐等数钱。
“几个月后,大宅院也盖起来了;也纳了一房小妾。与乡下人比起来,可以说盖过他们一头。
“但跟人家城里的富户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反正袋子里的白米无穷无尽,怎么也倒不完,他就多买马车,多雇伙计。开粮行,搞运输,奔着日进斗金的念头,准备大干一场。
“贪欲逐渐演变成贪婪,后来雇了几十个伙计,整天轮换着往出倒米,一刻也不停,这天突然倒出一个小火球来,“呼”的一声,米袋子着起火来,瞬间就化为了灰烬。
“最近这几个月里,贪欲挣钱不少,单凭手中的积蓄和家宅土地,足够富有两辈子。因此也不在乎许多,只是卖掉了所有的马车,解雇了所有的伙计,继续过着他富有的生活。
“一天,村子里有一家办喜事,贪欲自然也要参加。席间,一村民问道:‘老贪,前些日子干得轰轰烈烈,最近怎么不送米了?是不是买卖亏啦?’
“贪欲也属于争强好胜之人,见他有点嘲笑自己之意,便说道:‘钱够花就得了呗!死乞白赖地挣那些干嘛!’
“又有一个人问道:‘你有多少钱啊?小小岁数就想养老了,这哪行啊。’贪欲拍着胸脯,牛哄哄地道:‘操,这不是吹的。大凌河水干了,手里的钱不会干的!’
“也不知道是把哪堂仙激怒了,还是落魄的时候到了。从此他家歹运不断,灾难也是一件接着一件。
“先是死猪、死马、四家畜;后是家人得病遭灾。田地虽然买了不少,也种了不少亩,可到了秋天都被鸟给吃光了。
“他手里的积蓄虽然不少,本想安分守己地做点买卖,可干啥啥赔。卖面赶上下大雨,卖扇子赶上刮大风,贩卖几匹马,赶上闹兵灾,把马也抢光了……
“手里的银子也来越少,日子也越过越穷,后来家里着了一场大火,把所有的家当也全部烧光了。
“妻子、小妾见和他过也没有什么奔头,夹着包裹也回娘家了。他饿得难受,就拎起了米袋子,称了称,只剩下了二斤米。
“他煮了一大锅稀粥,吃光之后,袋子里再也没有米了。由于他发迹的时候很嚣张,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也就没人借给他米,最后被活活地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