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离开老师傅家里的时候,给老师傅留下了十个大洋,当做求购唢呐和教学的费用。
老师傅开始还不想收,百般推辞,最后实在推辞不过,也就勉强收下了。
当然他也不是白收的,等曹魏要出门的时候,他从屋子里掏出了几本曲谱,递给曹魏,让他回去之后好好练习。
曹魏见到那泛黄的书页,又客套了一番才收下告辞。
等回到驻地,曹魏掏出那几本曲谱一看,就愣神了。
因为这里头除了那个《抬花轿》他知道之外,剩下得就没有一个是他听说过的。
这个戏曲配乐、那个戏曲配乐的,看的曹魏一脸迷茫。
那么厚一摞曲谱,愣是没有几首是成体系的。
而且他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婚嫁还是送葬,除了那些自己创作自由发挥的之外,基本都是统一用《抬花轿》这个曲子。
只不过是一个吹的轻快愉悦,一个吹的低沉缓慢。
一曲两用,管你红白喜事,我都一曲拿下。
他算是知道为啥这个年代有条件的家庭娶亲,一定要找十里八乡唢呐吹的最好的师傅了。
因为你这玩意万一找一个二把刀来,把曲子吹慢了,那可就真是喜事变喜丧了,多晦气啊!
直到曹魏在特训营驻地吹了好几天,唢呐那磕磕绊绊的独特声音,把特训营的人烦得不行。
五狼找过来之后委婉的提醒了曹魏几句,曹魏才弄明白这个时代为啥曲目这么少了。
无它唯传承二字而已。
所有手艺人都秉承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原则,敝帚自珍从不轻易外传手艺。
如果想学那就是规规矩矩的按照传统磕头奉茶正式拜师,人家才会考虑教你。
至于不拜师,自己钻研,野路子出身的人也有,但这一类要么技艺不精,无人看好,就是百年一遇的天才人物。
曹魏整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之后,就瞪眼了。
不过他不打算放弃,虽然自己不是什么天才人物,但架不住自己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啊,等把唢呐练熟了之后,自己根据记忆慢慢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