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瑜与王达安两人都明白徐真的意思。
不管是新军,还是满清以前的旧军队,他们练兵就是练兵,是仅对士兵本人在体力上的训练,不拖欠军饷便已经是对士兵最大的恩惠,能获得士兵效死力。
可是徐真却把练兵和革命结合起来,和改善底层人民福祉,改善他们的地位联系起来。
对于前者而言,作战是为了军饷,或是对长官的私人感激,而对于后者来说,作战完全是为了自己。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力。
在这种基础上,又令赤卫队队员人人都能识字,人人都能知道自己每次作战是对谁作战,更可激发他们的士气,让他们不惧任何敌手。
倘若真能按照这种构想建设成赤卫军,那这定然是一支能于逆境中奋起的战无不胜的军队。
夏瑜与王达安在心中琢磨徐真的话里的深意,一时没有说话。
徐真等两人消化了一下自己的话,继续对两人说道:“等赤卫队员一多,夏瑜一个人便无法关注那么多人的生活,所以我建议在未庄赤卫队中,以及在东乡那三个地方吸收的赤卫队成员中选一些善于说话的人出来,经特殊培训后,专职将我们想要让赤卫队员知道的东西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明确地知道我们的意图。”
实际上,他所说的这个职位就是他自己所了解的政委的职能。
不过他其实对政委这个职位的职能的认识有些模糊,因为他没有详细地了解过政委,故而只是凭着印象,感觉政委应该就是如此。
夏瑜皱眉道:“赤卫队中大多都是贫民,没有读过几本书,想要找到能准确传达我们意思的人,可能有点难度。”
徐真摇了摇头:“我们要站在赤卫队成员的角度考虑问题,既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那么自然不喜欢文绉绉的说话方式。”
“只要找那些胆大的,敢发言的,对革命有觉悟的,能够理解我们思想的成员即可。”
“在交谈中,倘若他们能以白话,甚至是以粗鄙的语言把我们的话给精确地传达下去,反而更能消除与赤卫队员之间的隔阂,和他们打成一片。”
夏瑜经常接触赤卫队员,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听到徐真的话,立即意识到自己考虑的方向有问题,当下便道:“说一些他们能理解的粗话确实便于消除隔阂……我会尽快找到足够多的合适人选。”
徐真又强调道:“不能把这事当成暂时的措施,而要把这事建成必须遵循的制度。”
稍微停顿,他有些头痛地敲了敲脑门:“此外,我们不能总用粮食来给赤卫队员作为报酬,还应该给他们一些银子,满足他们日常所需。”
“开始时,大家都在未庄,没有什么风险,只要专职训练就好,但是现在不同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