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要回军营挣军功吗?怎的还没走?”
他们昨天下山登记土地时,听说好些兵官都已经走了,连带着医棚都撤了好些,谢医官也走了好几日。
眼下还在村里住着的,基本上都是陈军头手底下的亲兵,帮着处理一些后续事宜。
所以昨天下山没见着大贵,他们就理所当然的以为他已经走了。
大贵走了进来,将麻袋竖到墙角,这才说道,
“不去了,与其刀山火海的挣军功,还不如多过几年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坦日子。”
赵氏将沏好的花茶端给他,笑着说道,
“你可算是想明白了,你的年纪也老大不小了,是该娶妻生子,好让你家里人放心。”
大贵点点头,“所以我前两天回家一趟,把我母亲和弟弟接过来了。”
“嗯?你这是?”李老头心里有了答案,但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大贵挠着头嘿嘿一笑,“我们也在这里落了户籍,以后就是李家村的人了。”
李老头愣了愣,又问他,“那你母亲可愿意?”
人都说落叶归根,没有不得已的缘由,谁会愿意背井离乡的换地方生活。
而且大贵一家可不是庄稼汉,听说原先是住在城里的。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会平白无故的从城里挪回乡下去。
“我母亲一个寡母带着我们两个,在城里也活的艰难,这些年到处给人浆洗缝补的挣些钱也着实不容易,我想着倒不如让她跟着我来这里,好过几年安生日子。”
“我父亲早些年把家里的基业都败了个干净,就只剩一个小院儿我们娘三个住,没什么留念的。
还不如将它卖了到村里置几亩田地过安生日子。
虽说眼下的行情,那院子卖不出什么好价钱,但到村里置产业还是足够的。”
李老头了然的点点头,“这样也好,有了地最起码不用为生计发愁。
这山间地头的随便扯一把野菜就能下锅,总好过城里,吃点什么还要花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