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刘备三顾张成

第87章 刘备三顾张成

“这些婴儿,其实都是弃婴。

被他们的父母生下来之后丢弃的。”

张成闻言愣了一下。

没有想到,这么多婴儿的尸体竟然是如此来的。

可是好端端的,这些人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孩子都给丢掉哪?

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况是人!

当这样的念头出现在脑海当中之后,张成心中忽然一动,隐约之间有了一些想法,面色显得阴沉。

他望着典韦道:“阿韦继续说。”

典韦道:

“这一般而言,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给丢掉。

毕竟是夫精母血,是身上掉下来的肉。

只是,不丢掉的话是不成的,因为家里面根本就养不起。

小孩子从出生开始,不说吃喝,就要开始交税,也就是丁口税。

长大成人之后,同样要交税。

说起来不多,按照年龄划分,一个人只有那么十钱到二十几钱不等。

只是却架不住家里面的人多。

一家子下来的话,这丁口税就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了。

这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仅仅如此的话。

很多人家咬咬牙,也能够拿出来,负担的起,不至于会将自己的子女丢掉。

最为重要的是,很多地方的官府,在收丁口税的时候,往往要收十几次。

甚至于有的地方,一年能高达二三十次!

收上四五次,便已经算是极为难得的官吏了!

之所以收这么多,一方面是地方官员的贪婪,还有那各级官吏的层层剥削。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那些豪门大族,以及豪强之家不纳税,各种的隐匿人口。

但是账面上的人口,却是固定的。

需要收足税。

而那些官吏们,往往又不敢去收这些富贵之家人的丁口税。

他们一个子不交的都有,或者只交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都隐匿起来。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收不上税,就只好向那些百姓们一遍又一遍的收,直到收够为止!

除了这丁口税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税。

比如你单着柴,进城去卖柴。

进城的时候,就需要交上一些钱。

等到进城去卖柴的时候,还需要在交上一些税。

再比如其余的,各种苛捐杂税。

这众多的百姓,本身活着就很艰难了。

被这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来回一折腾,有几个能够承受得住?

很多都成为了流民。

或者将儿女卖到那些豪强之家,为奴为婢……”

随着典韦的讲述,张成的一双眼睛,很快就变得有些红了。

他忍不住的感慨一声,民生之多艰。

没有来到这三国时代之前,没有见到眼前的这一幕。

没有此番在陈留各地的,各种走访,他的感慨不会如此之深。

原本在他的印象里,三国时代有数不尽的风流名士。

有各种惊天奇谋,有风采绝伦的武将,也有令人神往的各方雄主与美人。

这是一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时代。

是一个无数文臣,猛将纷纷出世,璀璨如星辰的时代。

但现在,他的感受已经有所不同。

在这耀眼而又绚烂的笔时代里,却包含着无数人的血泪以及生命,尤其是底层人的百姓们。

典韦望着张成道:

“先生,其实现在,已经好太多了。

您看现在这里抛弃的弃婴,已经是少了很多。

大多数都是更之前年份,所抛掉的。

如今曹公统领徐州,而先生

多行善政,出了很多的主意。

令得兖州这边许许多多人家的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弃婴已经大大的减少了。

现在的日子,在之前,就是已经是许多人所不敢想象的了。”

张成听到典韦如此说,勉强笑了笑。

因为在他看来,如今兖州等地的,众多百姓们生活真算不上好。

许许多的人家,依旧是吃不饱肚子。

只不过是能够勉强果腹,不会再像之前那般被饿死,仅此而已。

就这,就能够让他们感激无比。

只能说这众多的百姓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了。

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站在这里良久,张成都没有说话。

沉默了好久之后,他才叹息了一声,深深的看了一眼,令他大受震撼,同时也令他有种想要逃离冲动的沟壑之后,张成打马带着典韦等着离去。

原本,张成只想自己好好的活着,没事了刷刷寿命,仅此而已。

但是现在,看到了这众多的弃婴,得知了诸多百姓生活如何艰难困苦之后。

他心里面的想法,已经出现了一些些许的不同。

他觉得,在自己满足刷寿命,并将自己的日子,过好的前提之下。

他或许可以尽可能多的,做出更多的事情来。

来让更多的人生活变好,帮助更多的人能够活下命来。

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那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不敢说自己有多么伟大。

这可能,只是出于一个人的良知,仅此而已。

他也不敢做什么承诺,立下多大的宏愿。

只能说今后力所能及的,做上一些事情罢了……

接下来的日子,张成和典韦继续在陈留各处地方,进行深入的调查。

记下各地的各种具体情况,方便今后因地制宜的施政。

而在这个过程里,张成又见了好几处集中丢弃弃婴的地方。

对于一个从现代而来的人来说。

哪怕已经多见了好几次,这事情对于他而言,还是有着很强的冲击感。

战场上的厮杀,将无数人斩于马下。

和眼前所见的这种弃婴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张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刘备着关羽张飞重新返回甄城已经好几天了。

刘备兴致,一直不算太高,心中满是失望。

并盘算着,接下来再一次的前去见张成。

并且还在想,该如何才能有一个万全之策,可以保证自己绝对能够见到张成。

只是想了一阵之后,他又觉得有些惆怅。

因为他这边,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一行五六个人来到了刘备这里……

……

房间之中,点着火炉子,驱散了寒冷。

刘备跪坐在蒲团之上,面前的案几上有几样菜肴。

在前方的一人,同样是跪坐在蒲团上,面前摆放着和刘备一样的菜肴。

“不知子仲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刘备抬头看向糜竺出声询问。

对于糜竺此番前来造访,他是深感意外。

糜竺他自然很熟悉,毕竟在徐州,当徐州牧的时候。

东海糜家,他还是有不少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个大富商。

同时,糜竺也在陶谦的麾下,担任一些职务。

后来,随着陶谦身死,将徐州让给他。

糜竺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他的属下。

以往糜竺前来见他,他并不奇怪。

可是现在糜竺前来,就显得奇怪了。

毕竟此时的他,是一个战败之后投降曹操之人,已经不再是那个徐州牧了。

徐州的那些官员们,已经有很多人,主动和他做了切割,不想和他扯上任何的关系,免得会被曹操翻旧账。

就算是曹操不翻旧账,他们也担心因为和自己之间有所联系,而影响他们的大好前途。

刘备从平凡中一路走来,也是见惯了人情冷暖,所以对此也已经习以为常。

当然,虽然是习以为常了,每每想起来,心里面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的。

糜竺偏偏却在这种时候找到了他,这如何不让他感到意外?

“没有什么事,就是想起了刘使君之前在徐州之时做的种种事,对刘使君很是敬佩,所以便前来找刘使君叙叙旧。”

糜竺笑着说道。

面对糜竺的话,刘备自然是不相信的。

他可不相信,糜竺这个在徐州东海郡的人,会专程跑这么远来的,来兖州甄城这边,和自己相见,就是为了和自己叙叙旧而已。

刘备不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魅力。

刘备道:“有什么事的话,子仲但说无妨。

只要是我刘玄德能够做到的,那么绝对不会有任何的迟疑,子仲还请放心。”

听到刘备如此说,糜竺就也不藏着掖着了。

“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刘使君。

竟然刘使君如此说了,那我便实话实说好了。

在下此番前来,确实是有些事情,想要拜托刘使君。”

刘备闻言,心中显得有些诧异。

不知道在如今这种情况之下,糜竺还有什么事情,好拜托自己的。

要知道,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徐州牧。

身份上面有一个极大的变化。

忍住心中的疑惑,刘备没有开口询问。

而是在这里等着糜竺与自己诉说。

糜竺道:

“实不相瞒,舍妹二八年华,正是嫁人的好时候。

只是却一直没有遇到良配,未曾定下婚约。

最近,我这边倒是有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想要将舍妹许配给他。

但是又怕唐突了,所以便想着来到刘使君这里,摆脱刘使君在中间帮帮忙,搭桥引线。”

竟然是让自己做媒人?

刘备愣了一下,然后望向糜竺的目光,就稍微出现了一些变化。

这……该不会是糜竺想要将妹妹嫁给自己吧?

这样的念头生气之后,刘备又迅速的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不可能的,这绝对不可能!

若是自己这个时候,还是徐州牧,徐州还没有被曹操打下来。

那么糜竺将她的妹妹嫁给自己,可能性很大。

但是如今这种情况之下,再想要让糜竺将妹妹嫁给自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他很清楚,作为富商的糜竺的诉求。

也明白,现在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糜竺的诉求。

“不知子仲,准备将舍妹嫁给谁?

小主,

该不会是曹孟德吧?

如果真是曹公的话,我这边还真的不太好说。

但既然子仲开了口,那么不管事情成与不成,我都会尽力一试。”

刘备觉得,糜竺将其妹妹嫁给曹操的可能性很大。

毕竟只要能够将他妹妹送到曹操身边为妾,那么糜家今后必然将会变得不同。

糜竺闻言,苦笑一声道:

“我倒是想要将舍妹嫁给曹公,只是根本不可能!

曹公位置太高,实在不是我这边能够高攀的。

而且,我和舍妹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手足情深。

曹公的年纪也有些大了,将舍妹嫁给他的话,多少有些不太相符。

未免有些太过于令舍妹伤心。

我想将舍妹嫁的,另有其人,乃是张成张高就。”

竟然是张成?

刘备闻言不由愣了一下。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事情竟然会和张成扯到一起。

糜竺竟然想要将妹妹嫁给他?

不过意外之后,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事情很合情合理。

毕竟眼前曹操麾下的众人之中,张成风头正盛,可以说是正当红的人。

糜家若是能够将他们家的人,嫁到张成身边,自然也算在一定程度上,搭上了曹操的这艘大船。

“最近曹孟德,已经昭告天下,说已经将那张高就和他女儿定下了婚约了。

子仲之妹,若是在此时嫁来到张高就身边,只怕并不能得到正妻之位啊!

做妾的话,岂不是有些过于可惜?”

糜竺连连摇头道:

“正妻之位怎敢奢望?只是一个妾室便已经足够了。”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又苦笑一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