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朝堂之上

缘落今朝 今余 2778 字 3天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尚书看着经过的身影,心里不禁哆嗦一下。

刚才那话,七殿下应该没有听到吧?

方才,人群中就是朱尚书拧了那多嘴的官员。

不知为何,虽然七殿下没有说什么,但是只是看到他的背影,朱尚书就觉得心里越发的紧张起来。

几位皇子刚落脚,就听见朝堂之上,总管公公尖细的嗓子喊了起来。

“陛下已到,准备上朝!”

随着声音的落下,就见宣仁帝也稳坐在高台的龙椅中央。

整个宣政殿内一片寂静,压抑的透不过气,没有一人先开口言语。

宣仁帝脸色阴沉,看着下方一众缩头的官员,心情更是冷若寒霜。

自己自从砍了怀州那帮贪官的脑袋后,就心情烦闷。

对于此次的灾情,他是打心眼里不想再出银子去救助。

先前自己为了享受,把宫内重新修葺了一下,又增加了一座温室别院,国库本就捉襟见肘。

可眼下温室别院还没完工,刚拨的赈银却也是丢了,这怎么能不叫他生气!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一旁的太监见到朝中迟迟都没有人上谏,扯皮起公鸭嗓例行公事的复诵。

“父皇,儿臣有事要奏。”

听到这话,只见前排的李重乾上前一步,拱手望着座上的皇帝,开口带头进谏。

“太子有何事要讲?”

宣仁帝刚想发个牢骚,就发现是太子在说话,于是又沉下气来。

“父皇,儿臣奉父皇旨意前去怀州勘察,却发现怀州情况比我们想像的还要严峻…”

李重乾说着,抬眼看了下座上的父皇并没有流露什么神情,于是声音又是大了几分,继续说道。

“儿臣亲眼看到了那些难民流离失所,饥肠辘辘的悲状,实在痛心…儿臣认为,当务之急是父皇下令暂停修葺庭院,吩咐户部重新开放国库,以便度过此次的饥荒,救活更多的灾民。”

太子李重乾说的恳切,座上的宣仁帝听的却是一脸阴沉。

他听到太子一开口就直指赈灾钱财之事,心里暗自恼火。

再听听身后附议太子的那些官员,脸更是黑了一个度。

自己在帝王位子上兢兢业业干了大半辈子,现在想享受一番却是又赶上民间闹饥荒,而且现在这重乾竟然和那帮文臣一样,开口就是来制止自己翻修庭院。

心里虽是生气,对于座下的太子,宣仁帝还是将心中的怒火对着别人发了出来。

“朱止!你这个户部尚书怎么当的!国库里竟然连个赈灾的银子都取不出来吗!”

宣仁帝雷霆大怒,心中的怒气对着户部尚书朱止就是一顿责骂。

听到陛下的责骂,朱止也是不敢回嘴,只是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道:“臣有罪!”

他嘴里一个劲的说自己有罪,一点都没有为自己辩解。

国库里的钱大多都投入到修葺庭院了,自然是没有闲钱再去赈灾,其他百官都是明眼知道此事,但是现场却无人敢对着宣仁帝反驳半句。

一旁的六皇子李元器瞧见太子的举动显然并没有说到父皇心里,反而还牵连了户部尚书。

心中不禁讥笑,上前一步就要与太子唱起了反调。

“父皇,儿臣与皇兄意见略有不同,儿臣觉得比起赈灾,还是修葺庭院最为重要,毕竟我大宣开国以来也经历过一些饥荒事件,都是很快就过去了并不打紧。”

“再说了,怀州能发生饥荒,本就是下方官员办事不力,父皇贵为天子,岂能为他们官员的失误买单!”

李元器此话一出,太子李重乾脸色不太好看。

因为怀州的官员有几个重要人物皆是太子的门僚,李元器所说他们犯的错,也正是在故意暗戳戳的指太子管理不当。

座上的宣仁帝听着顺耳的话,脸色这下还算好看了些。

这么多年了,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明君,虽有想贪欲享受,但是百姓的生活安危,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孰轻孰重,他还是有所分辨的。

大旱缺粮让怀州遭了难,一州之隔的盛都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思索片刻,宣仁帝把问题抛给了下方的百官,开口说道:“关于太子和六皇子所说,你们其他人可有什么想法?”

闻言,原本还都低着头的文武百官,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什么态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是有一肚子话,但是没有人敢先开口的。

百官中,站在最前面的宁国公最是先开口说话。

“臣认为陛下这些年兢兢业业节俭入微,身子本就操劳过度,更需要重新修理下温庭来为陛下修身养心,陛下龙体大于天,区区一州的草民,怎么能与陛下的龙体相提并论呢?”

听到宁国公的话,前面的六皇子满意的勾起了嘴角。

“宁国公所言极是。”

“对对,陛下龙体为大宣根本,不可因小失大。”

宁国公这边说完,身后自然也免不了追随官员的附和。

殿内一众的附和声捧得天花乱坠,寻常人都难以逃脱,更何况是九五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