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快,苏和光就知道了。
事情的起因是夏国雍王游历四国,在越国边城停留会友,谁知遭遇了劫匪,好在雍王带了足够多的暗卫,才好歹保住一条命。
一行人急急离了越国,出城后遇到夏国正与安国对峙的军队,彼此一番交流,察觉到不对——劫掠雍王的劫匪与屠杀安国平民的叛军竟是同一伙人!
到这个时候,要还不知道是被越国细作挑拨,夏国沧浪城守也算是这些年的官白当了。
他不敢怠慢,立刻写了文书送去安国大营,两方会面交流,雍王更是画出劫匪画像,两相对比,证实确是同一伙人所为。
至此,安、夏两国将领也好,君王也好,都出离愤怒。
越国不顾和平条约,擅自插手安国内政,然后祸水东引,挑拨安夏两国关系,之后怕事情败露,不惜劫杀夏国亲王。
这一桩桩一件件,说起来都骇人听闻。
安夏两国同时发出国书,限越国两日内交出叛军(劫匪),否则安夏将会联合出兵,踏平越国边城。
越国不知哪来的底气,断然拒绝。
之后的事犹如按了快进键,安夏两国迅速攻入越国边城,城守弃城而逃,越国边城成了无主之地。
“皇上这算是如愿了吗?”苏和光看完奏疏笑着问。
这片大陆上四国林立,分别是安、夏、越、齐。
其中安国在西,夏国在东,越国在南,齐国在北。
四国之间互相牵制,大大小小的战争发生了无数次,但谁也奈何不了谁。
发展到后来,安夏两国相交,互为手足之国,齐越两国也不甘落后,建立了友好关系。四国签订和平条约,这一平静,就是三十多年。
苏和光当然知道,这次的事绝没有奏疏上那么简单。
比如,为何雍王恰巧出现在越国边城,又恰好被那伙人劫掠,那伙人敢屠村,为何杀不了雍王?
有问题的点太多了。
搞政治的人心都脏,果然不是玩笑。
黎泽似笑非笑看着她,像是能看出她心中所想,点点她的眉心:“胡思乱想些什么?”
苏和光当然不会说,转而问出另一个问题:“越国边城为何陷落如此迅速,还有……齐国为何不发兵救援?”
齐国就算不在乎与越国的盟约,难道还不怕唇亡齿寒?
“齐国内乱,只怕无法救援。”黎泽摇摇折扇,面露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