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三年,冬
经历了去年,大批量的招募公务员之后,大明学校一鸣惊人。
顿时,大明学校压过多地的儒家学院,暂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虽然,文官也想组织反击。
文官曾经试图说服朱佑樘开恩科,但是失败!
朱佑樘:“国库穷得一塌糊涂,新开的恩科,要养更多官员……钱,谁出?”
一众官员:“……”
这是多么大的一笔钱?
十万两是起点!
人家张山风每年为公务员,丢出去几百万两。
那是因为大明银行有钱,能赚更多钱!
他们丢不出来,或者不愿意丢。
他们丢出去的钱,就真丢了,没回报的!
朱佑樘冷笑:“没人出钱!
开恩科?
滚蛋!”
一众官员:“臣告退!”
……
文官曾经试图渗入大明银行,想安插官员进入大明银行。
但是失败!
大明银行:“你们会文书?”
一众官员:“会!”
大明银行:“你们会算数?”
一众官员:“会!”
大明银行:“来算一算+=?”
一众官员:“这是什么鬼画符,老夫不会?”
大明银行:“对不起!
你去别家分行试试,他们也许收打杂的!”
一众官员:“告辞!”
……
文官曾经试图收回大明银行,大明钢铁厂,大明炼糖厂,大明自行车厂等等一系列的产业
但是他们失败了!
朱佑樘有个毛病——贪财!
张山风充分的,抓住了这个毛病。
哪怕在六千里之外的琼州,开了个屁大的造纸厂,也要拉朱佑樘入伙。
不要钱的入股,给他分红!
动了这些产业,就是动了朱佑樘的命根子!
张山风吃着瓜,看着京城来的小太监,绘声绘色的讲述着,早朝上的唇枪舌剑,御书房的刀光剑影……
不管过程如何,一帮想从朱佑樘锅里掏鸡蛋的文官,注定被打得鼻青脸肿。
最终结果,非常不出人意料。
一帮千年不改,固步自封,永远不想着进步,却有着莫名其妙优越感的儒家官僚。
他们怎么可能撬得动,后世见多识广,不择手段,见钱眼开的陛下的墙角?
结果,自然是没有悬念。
诸多被他们视为奇巧淫技的工艺,正在以每年数百万,甚至千万两的速度敛财。
对此,他们除了眼红,根本无能为力。
还是那句话:论语种不出粮食!
孔孟炼不出钢铁!
四书五经造不出自行车……
所以!
文官的反击,一次次以失败告终。
他们表现出的无知和愚昧,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和可笑!
……
但是!
大明银行出了问题!
坚固的防御,有时候不是来自外部,更多的时候,来自内部!
这一次是祸起萧墙!
世上从来不缺乏,得志变猖狂的人
尤其是刚刚识字不久,只会些最基本的文书和算数的人,突然一下子跟官僚平起平坐,自然更加膨胀。
一年时间,各地官员纷纷参奏公务员。
要求废除公……务……员!
文人士子,再一次齐聚京师!
再次以文官暗中操控,士绅富户出钱出力,学子儒生纷纷应援。
仅仅一个月,京城涌入十万文人。
他们天天举着旗帜,游走于大街小巷,在各大衙门,和各种公众场,所。
虽然,大部分是夸大罪状。
甚至,借助少数人的罪行,攻讦张山风的。
但是,有不少事情是真实的贪墨,而且的确是触犯了《大明律》。
张山风看着内廷转发的奏章,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
奏章是朱佑樘收到的,他在很多地方都安插了暗探。
锦衣卫在京城之外,虽然监察力度松散很多,但是并不代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