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璋的离去,效果立竿见影!
对此,所有人都很默契的,没有当一回事,讨论继续。
朱佑樘止住了邀功式的发言:“张爱卿啊,你一向很有主见。
而且!
你没有参与分润,立场居于中立。
年终奖的想法,也是你提出的。
想来你肯定很有想法,说说看!”
目的已经达到了,你该出手了!
张山风感受到众人注视的目光,顿时心情倍儿好。
他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臣以为,今年第一年,可以均分!
因为,要让大家都知道一个标准!
以后要是拿不到这个标准,就说明你干的活儿,没到位,没人家干的好!”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尴尬了。
他们刚刚联手,把工部尚书刘璋,给气跑了……
结果,还没捞到好处!
似乎……
好像……
应该是……
有点不讲道义的,把刘璋得罪了,还没多分润银子。
这算不算,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东阳点了点头,有些认同张山风:“此法甚好!
第一年所有官员,还不知道能分多少银子,没必要一上来就撕破脸的争功劳。
不过,始终要以政绩说话,今后怎么办?”
张山风淡定的一笑,拿出一份大明钢铁厂的文书。
文书第一页,印着赤色鲜红的绝密二字。
这表示:这份文书的机密程度,极高!
一般情况,能看到这份文书的,不会超过五个!
张山风将文书,递给所有人,然后说道:“这是大明钢铁厂,去年年底,各大分厂给出的计划书。
我称之为工作计划。
里面详细记录了,去年年底各大分厂,计划今年准备招多少人,炼多少铁,预计开支多少,收益多少。
我作为钢铁厂,最大的幕后掌柜的。
首先就要看每年的计划书,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大致想好了,怎么给钢铁厂分润年终奖!
年底,其实我要做的很少。
仅仅将今年钢铁厂,所有的收入整合,按照炼铁的多少,以及是否完成了计划,分给下面各大分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超额完成的,自然能多分一份。
没完成的,自然少分一份!
然后,今年年底,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在对比一下计划书和结果,再做出比例调整。
也就是说,每个分厂的标尺,不仅仅有别的分厂,还有去年的自己!
所以,诸位今后,第一件事,就是拟好计划书!”
这是后世非常常见的东西,文官并非不懂。
他们也有类似的雏形。
内阁和六部,每年也会计划什么,商议和展望什么。
但是,不够详细,不够书面化。
此刻,计划书这个概念,很容易就被他们理解。
但是!
理解不等于接受!
礼部尚书倪岳有些不太认同:“虽然朝拜庆典,如使臣来贺,陛下、后宫、皇子诞辰的宴会,以及科举的乡试,会试,殿试是固定的日子。
这些尚可以预料,写入计划书。
但是!
世事多变,礼部每年筹办的礼仪并不固定。
如天旱祈雨,洪涝祭祀,陛下偶尔也会祭天等等。
这些都无法预知,如何写计划书?”
张山风淡然解释:“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倪尚书所言极是!
但是!
变化之后,你可以再计划。
计划书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懂?
例如,鞑靼去年进犯的是宁夏,今年可能是延绥。
马尚书明明去年年底计划了一大堆,结果并没有用处。
发现鞑靼有进犯其他地方的迹象,就要重新拟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