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大明报社的存在,将远征一事,已经传遍各道府县。
现在,基本上所有卫所,都知道了这件事。
于是,就出现了,军中比较抗拒的情绪。
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看向张山风。
你干的好事,你自己解决!
以前信息不通,很多人出征之前,都还不知道自己明天要干嘛,更别说知道朝廷要调兵去打仗。
所以,很多时候,军令到了,在军法的威逼下,不得不扛着家伙,浑浑噩噩的,跟着大部队出去干。
现在,不仅道路修好了,信息传递更快。
有些消息灵通的士卒,很快就知道了,即将发生的大事。
而且,大明报社还推波助澜,将远征一事,炒得沸沸扬扬,生怕有人不知道。
这下好了,出事了!
所有卫所,都不希望自己,被调去远征军!
这事儿,要是处理得不好,可能会酿成兵变!
张山风出列,谏言道:“陛下,远征万里之外的德里苏丹国,路途遥远,艰苦异常。
为了防止有人叛逃,甚至兵变。
臣请奏,远征军采用募兵制度,朝廷配发丰厚的军饷,以吸引百姓或者军户投军。”
这话没毛病,跑那么远打仗,的确要选一些心甘情愿的人。
那么,自然要花大价钱,才能吸引人来投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否则,以现在大明的卫所制,铁定有很多人不愿意去。
到时候,打起来之后,这些人都是不稳定的因素!
张山风的提议,自然引发了一番探讨。
募兵,其实很早就有了。
一众大臣,并不陌生这个词语。
这里就要说说,大明的卫所制度。
卫所制,是唐朝府兵制的演变。
它吸收了,唐朝府兵制的精髓。
战时,拿起刀枪是将士,能打仗征伐。
闲时,拿起锄头就是民夫,能耕种屯田。
同时,它也吸收了宋朝募兵制的精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期圈禁一大波壮丁,一直保证军队数量,以及维持战斗力的特性。
老朱曾经自豪的说过:“吾有百万雄师,不耗百姓一粒米!”
这话当年没毛病。
然而,再好的机制,在百年腐烂的侵蚀下,也会出现问题。
现在,问题来了!
军籍世袭制,所诞生的军户,出了问题。
原本在战时,能够当兵吃粮,还分给家里人土地耕种,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
当时的老百姓,都抢着去争做军户。
但是!
太平岁月,军户的地位,急剧下降。
再加上,朝廷动不动将罪犯发配充军,再次降低了军户的地位。
此举,让当兵的,被视为贱籍一类。
与此同时,不打仗的年代,没有人愿意被圈在一个卫所,被上头的将领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