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关心,是不是张山风的心腹。
他要的,是能打通丝绸之路,打开大明国门,走向世界的一名上将。
并不是一个,异常听话的狗腿子!
那么,负责治军的这个人,必须要有非常人的手段!
一将功成万骨枯!
朱佑樘并不介意是狠辣,或者凶残的手段。
好用,那就行了!
反正!
残杀的骂名,又不是他来背负!
大概率是顾溥!
事后,朕也感到很震惊,表示哀悼一下,就行了。
相比之下,余寘采用迁徙流民,冲淡、分化和中和当地土着的方法。
这无疑是最为合适,也最为仁义的做法。
但是!
迁徙流民要钱粮!
流民和当地土着融合、分化、治理,需要时间。
太过耗时费力!
他没有时间,再等十年,甚至二十年!
短时间内,顾溥的方法,才最为有效!
这就跟始皇帝当年一样!
天下初定,灭了六国,为什么要选择,征集天下壮丁修筑长城呢?
为什么还要将以雷霆手段,管束六国遗民呢?
他不知道这样太过残暴,会有强力的反弹吗?
必须知道!
但是!
知道也要做!
否则!
只要有人挑唆,就会叛乱不休,与如今交趾布政史司一样,而且更为严重!
至于,后续要如何慢慢的,将强压政策,逐渐平和下来?
那就是手段问题了。
总之,对待敌人的手段,可以由狠变缓。
但是!
一定不可以由缓变狠!
那样,只会遗祸无穷!
当此之时,就方略而言,顾溥比余寘的方法,更加合适!
之后的阅卷,一番查找,张山风终于找到了,跟大侄子周尚文字迹一样的答卷。
老实说,也属于上乘之作。
但是!
小主,
还不够精彩!
属于那种,没有亮点的中庸风格,与其他人差不多。
同时,又是这一类型的巅峰之作。
如果,就这么直挺挺的让朱佑樘批阅,大概率是七十分的货色。
所以,张山风不着痕迹的,将答卷的一角叠起。
懂了吗?
果然!
朱佑樘很给面子的,给了八十五分!
君臣两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在搞舞弊,有木有啊!
不过!
这又不是张山风第一次舞弊,习惯就好。
接下来,就都是平平无奇的答卷。
就在所有人都准备统计结果的时候,又有一篇神作被推出。
这一次,拍案叫绝的是——张山风。
朱佑樘拿过答卷之后,眉头深思,喃喃道:“虽然,这个方法不太可行。
但是,如果真如依照此人所做。
那么,将是万代功业!
甚至!
哪怕大明亡了,也能剩下半壁江山!”
“轰隆!”
这话就像晴天霹雳,瞬间炸响。
哪怕……大明亡国了……